房仲業者說,即便年收百萬的青年,要買房,也只能往桃園、雙北蛋白外圍地區,年輕人住不起都會區的現象,引發社會注意,學者提出建言,央行應該要再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提高第三戶、第四戶房貸利率,以及控管公設比過高一事,房地合一稅建議應該要整合成為房產稅。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觀察發現近期即便年收百萬以上,如果想要追求高品質生活,或是需要管理員、電梯,最多只能買在桃園、雙北蛋白外圍地區,包括往林口、三峽、淡水等購屋族也有增多趨勢。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提出三點建言。第一,政府亦須讓房價合理化,非自住者要抑制包含貸款成數、貸款利率、囤房成本、交易成本;第二,其中央行應該要發揮功用,調升非自住、持有第三屋以上的房貸利率,他認為,高風險原本就要加碼,對國銀也是風險控管。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上市櫃公司每年動輒兆元現金股利,挹注有錢人越來越富有,建議政府要改良囤房稅,可參考國外改為房產稅,以房屋的鑑價金額計算稅率,再依照收入所得調降稅率,拉高長期持有非自住投資戶的成本。
莊孟翰並認為,政府也須重視房屋公設比過高,以及買屋還必須包進購買百萬以上車位的約定俗成問題。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則建議,政府法律需規定社會住宅提供一定數量,讓買不起房子的人可以排隊申請,假設民眾排隊五年、十年可排到社會住宅,會拉高租房意願,並且降低購屋意願以及負擔。<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