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內投信基金規模增長3,373億元,整體規模達4.86兆元,再創歷史新高;而上半年最吸金的首推台股ETF、台股基金,各增加1,476、812億元,相當於投資人上半年每拿3元出來買基金,有超過2元都是買台股相關產品。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投信整體基金規模為4兆8,606億元,達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增加3,374億元,增幅7.46%。從個別產品增長金額來看,增加前三名依序是台股ETF、台股基金,以及增加454億元的跨國多重資產基金;而失血最多的是國內貨幣市場基金,大減634億元,接下來是跨國債券ETF的194億元、跨國債券基金的101億元。 從資金挪動方向推斷,台灣人的投資資金顯然不耐低率商品,大舉往風險性資產移動,而受惠最大的是台股。 看個別投信表現,今年大舉推出台股相關基金、ETF產品的元大、國泰等投信都是受惠者,元大投信合計增加1,021億元,再來是國泰投信增加317.4億元、富邦投信增加221.6億元,而以主動基金為主力的復華、安聯兩家亦雙雙增逾百億元。當中,元大投信上半年台股基金、台股ETF增加金額各為144億、877.8億元,雙雙高居同業之冠,國泰、富邦的台股ETF各增261、212億元。 第一金臺灣工業菁英30ETF基金經理人曾萬勝表示,從上半年基金規模消長反映,景氣快速復甦,資金因此加速流向風險性資產,特別是以出口製造為導向的台股,受惠消費買氣提升、製造業訂單湧現,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光電等企業,營收獲利都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吸引投資人青睞。 反觀,過去二、三年受到資金追捧的債券ETF、貨幣市場型基金,在全球政府寬鬆救市下,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的考驗,收益空間遭到壓縮,投資人偏好度降低。 隨著疫苗大量施打,經濟復甦動能逐漸轉強,全球將迎接40年來最大的需求爆發潮,包括短期的供應鏈庫存回補、中期的財政擴張措施、長期的數位升級需求,將同時嘉惠台灣出口製造業與全球創新科技產業,業績具爆發潛力。 投資操作上,法人建議投資人以定期定額、逢回加碼方式,增持股票型基金,如以電子、傳產為核心持股的主被動台股基金,或是鎖定數位升級關鍵技術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精準醫療、金融科技等創新產業基金。<摘錄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