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商店去年表現不俗,全年營收首度突破750億元,達777億元,稅後純益18.3億元,創歷史新高,每股純益8.2元,配發現金股利6.5元;今年全家不畏新冠肺炎疫情,上半年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第3季迎來三倍券商機,有望再創好成績。
全家董事長葉榮廷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在後疫情時期,消費者「新需求」已浮現,那就是銀髮族的數位能力在疫情期間瞬間提升;而冷凍冷藏即食的趨勢對應方面,未來評估讓消費者在超商就可一次連生鮮都購齊,甚至「截切」處理,回家一煮就能上菜。以下是葉榮廷專訪紀要:
問:新冠肺炎疫情後,您是否看到「新需求、新供給」已浮現?超商在後疫情時代將如何發展?
答:超商習慣面對環境快速變動,像氣溫一天中就可能產生瞬間變化,必須對應才做得到生意,因此疫情發生後,就看誰應對速度快。新需求方面,可關注幾件事,其中一項是銀髮族的數位能力,在疫情期間瞬間提升。以前請長輩下載全家APP,他們常會說不懂怎麼使用,但是疫情期間必須使用數位工具。
例如訂購口罩,可上網預訂,到超商插健保卡取貨,銀髮族才發現,使用沒這麼難。他們提高數位能力後,在網路購物行為會增加,所以全家不能死守實體,實虛整合的全通路布局很重要,提供多元購物管道,讓消費者可隨時切換。
日本高齡化社會比台灣嚴重,就有超商曾為銀髮族推出專屬超商,不但拉寬走道,放大標籤字體,貨架放較矮,輪椅也能推進去採購,但後來沒成功;因為僅有老人來,年輕人不進去,出現排擠效應,所以從中可以了解,超商要對應需求不困難,但要如何與既有客層融合,還需進行許多實驗,才有機會成功。
再來是「宅居」衍伸出的外送服務,原本外送服務是「慢變動」,在疫情期間看到加速現象,大家都發現「好像使用外送服務還不錯」,於是餐廳飯店也紛紛推出外送應對,顧客使用外送也更加習慣。
另外,冷凍食品更因疫情有亮眼銷售。全家在三年前就布局冷凍食品,這是從日本學習而來,因日本老化現象比台灣嚴重,從各式賣場在小包裝冷凍調理的陳列面積愈來愈大,可觀察出有此需求的演進。
分散風險
避免斷鏈危機
至於「新供給」方面,阿里創辦人馬雲曾說,以後布建事業應該輕裝備,以隨時因應變動。很多企業把重要供給壓在中國大陸,發生疫情,產生斷鏈導致供給出現問題,因此從供給角度來看,應該分散風險。從超商角度,我們很早就進行風險分散,很少單一供應商,不會因他人斷鏈就斷了。
問:從全家角度看,超商是否還有擴充空間?
答:2002年全家剛上櫃時就有投資人問,台灣這麼大,人口就這麼多,超商到底飽和了沒?過去我們花很長時間進行店型轉換,讓小店變大店,特別是我們今年上半年開店數,是過去五年來最多的,或許部分原因是疫情因素,讓空下的物件稍微好談一些,只是我們當初估今年的預算時,根本不知道會發生疫情。
今年開店目標將淨開店224家,只是找點也並不容易,有時很耗時間,可能要等五到七年後,房客不租了,房東才會釋出空間給我們,仍要看商圈胃納量,還有獲利模式是否賺錢。
到底能開多少店,應該回頭看,超商獲利結構30年前跟30年後不同,從前靠產品交易賺錢,再看什麼品類可移轉進來,失敗率也會比較低;當服務加入獲利行列,像是代收服務或是包裹代收、電商代收使超商獲利結構改變,不是靠代收賺多少錢,而是代收帶入店中的人流所產生的正向循環。
超商因要發展多元購物管道,當實體變成「虛」加上「實」,且建構居家服務平台後,比如送洗衣服、水電維修,就能增加服務收入,同業競爭才能較有利基。
通路結盟
合作代替競爭
問:以家樂福吃下頂好為例,量販店大變小成為趨勢,超市近年也趨向小型化,您認為競爭對手是否會侵蝕超商商機?未來全家是否可能透過收購達成全通路?
答:量販、超商、超市重疊存在很長時間,家樂福併入頂好,是整合資源,通路競爭也許會加劇,我認為,競爭者絕對不會只有同業,還有異業。像是超商的便當生意,近期已經悄悄被飯店業者搶食;看不見的對手如網紅,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
家樂福併購頂好,對台灣零售產生的變化,我認為,也許彼此可做資源整合,讓營業效率變好,但對零售業產生重大變化的關鍵不在此,而是「當消費者有需求發生時,通路就能攔截」。
至於全家是否可以併購達成全通路,我們還不夠大,應該要與他人結盟,要做到最終的顧客終身價值經營,不可能單靠全家做到。舉例來說,超商就不能滿足消費者剪頭髮的需求,勢必得進行異業合作,只是在於發動者是否是全家而已。
創新升級 拓展科技店
問:疫情讓宅自煮發燒,全家在冷凍冷藏即食趨勢對應為何?未來的想法是?
答:我們希望增加冷凍調理品項,目前在SKU(品項)若不算入冰品,有50至60個,還會持續擴充,但只有冷凍調理,沒有生鮮青菜,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方便,所以未來我們希望搭配生鮮,讓消費者可一次購齊,回家就能料理,而且生鮮是要「截切」好的。
舉例來說,幫消費者切好高麗菜,再搭配四五片培根、蔥蒜等,消費者回家十分鐘就能做好多道菜,連調味都不需要傷腦筋,這需要與有烹飪技術的廠商合作,加上搭配全家的短鏈物流,幫消費者送到府,就能即時滿足消費需求。
沒人做、我們又看好的服務,找廠商較不容易,就像全家看好冷凍食品,有很長的時間在找供應商,因供應商都要賣大包裝,全家要的卻是小包裝,初期沒廠商能配合,後來才說服永豐餘生技,推出小份量商品。
未來全家在冷凍冷藏即食布局會更多,但不見得全都會在實體銷售,因我們的店鋪就這麼大,要「穿著衣服改衣服」動作就會慢,現在沒全店都有,三年來才導入2,000多間店,我們將會持續布局冷凍食品市場。
問:去年全家推出科技概念2號店,您認為成效如何?未來三號店的計畫?科技概念店未來的走向為何?
答:今年三號店仍不會出現,因為必須有創新服務;座位經濟是可以期待的,不是只有坐下來吃東西,或許桌子上還能出現健康偵測的螢幕。我們現在開店會盡量去還沒去過的地區,並且將「虛擬店」放進來,就能有許多想像,也就是各店店鋪所成立的LINE群組,店長在群組推薦的商品豐富度與精準度,也可以彌補實體店舖貨架的商品。
另外,很多廠區都可以開小型的「封閉商區科技店」,該廠區上班人口可能無法撐起一家店,但是依然可測試開店,讓母店就在附近,該廠區店舖一旦需補貨,進貨都可透過母店去處理,等於將大店空間延伸至封閉場域的區域,這樣的店也會有許多科技設備,例如智能咖啡機、自助結賬,讓客人方便買飲料、微波食品等,這是我們未來的規劃。<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