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天都便宜」到「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這不只是家樂福近年來改變的slogan,也是他們積極落實在賣場的「食際行動」!在採訪接觸家樂福之前,對他們的印象就是大賣場,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也或許是法商的關係,進口商品的比重特別高。但是,近兩年台灣家樂福,明顯讓人感覺到「不一樣了」。
身為知名大型連鎖零售通路,家樂福目前全台有將近140間直營分店(包含量販+便利購超市),加上線上購物網站,年營業額超過700億元。要運作如此龐大的企業體系,規模化、效率化的商品採購,應是最能讓效益極大化的經營模式,但家樂福卻經常反其道而行。
首先,他們經常上山、下田拜訪農民,尋找產地直送的新鮮蔬果。以2018年來說,家樂福全台就有200甲契作農田,跟60位農民合作,共推出近200項有機蔬果,如萵苣、大黃瓜、玉米筍、青花菜、白蘿蔔等,還有約30項通過家樂福嚴選生鮮標章(CQL)的蔬果。家樂福總經理王俊超當時還宣示,未來契作蔬果占比將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
其次,家樂福也積極跟小型蛋農合作,以合理的價格向採取友善飼養(平飼、放牧)等飼養成本較高的蛋農收購,從2018年開始大力推廣符合國際動保趨勢的「非籠飼雞蛋」,並在全台賣場設立專區專櫃推廣,倡導有健康快樂的母雞才有好蛋;2019年更領先全亞洲通路推出第一支自有品牌「非籠飼雞蛋」,現已成為全台非籠飼雞蛋品項數最多、最完整的通路。
不僅如此,家樂福2019年還在台北市中正區開出全台第一間「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Carrefourimpact),主打有機生鮮蔬果、非籠飼雞蛋、小農鮮乳、台灣精品好米、環保清潔用品等,甚至還有偏鄉孩童木作家飾品義賣、倡導紙袋重複利用「袋袋相傳」理念等。家樂福不諱言,這是一間不會賺錢的店,但他們想要賣的是「影響力」。
其他還包括降低食物浪費的「續食計畫」、環保愛地球的「減塑措施」等,每天都在家樂福持續發生。家樂福更預計透過四年時間,在台灣推動並實踐「食物轉型計畫」,長遠目標是提供對人、環境、動物都友善的產品。
從家樂福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通路能做的事,遠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更多,關鍵在於,它願意這麼做!<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