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未上市櫃股票公司名稱 |
新聞標題 |
2024/5/9 |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 未 | 投信去年大賺138億 新高 |
受惠全球股債雙漲,38家投信2023年獲利達138億元,創史上新高 、年增率達29%,排名前二名的元大、國泰投信今年首季獲利續強, 分別達8.2億元、5.8億元,年增率各45%、53%。法人分析,去年在 股債雙漲的環境下,是主動式、被動式基金、國內外產品線完整的投 信出線的主因。
根據各家財報顯示,去年稅後淨利前十大與2022年一樣,元大投信 以25.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國泰、安聯投信分別以17.7億元、17.1億 元分居二、三名,野村、復華以11.4億元、10.6億元位居四、五名, 群益、貝萊德、統一、中信、富邦投信也名列前十。
法人分析,去年股票資產反彈,主被動基金相對於個股也逐漸更獲 存股投資人青睞,例如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平衡型基金也在美 國通膨降溫、升息放緩下得到成長空間,既有基金規模受價格與單位 數的雙重推升,出現顯著的成長;債券ETF則是價格在歷史相對低位 ,但高債息成為最大吸引力,申購金額推動規模成長,對於產品線完 整的資產管理業者成長均為有利因素。
國泰投信指出,去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 元,居市場第一並創歷史新高,市占率23%,年增超過3成,基金受 益人數超過221萬人,主要貢獻來自旗下多檔ETF,其中擁有125萬受 益人,規模超過2,700多億元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去年增加1,118.3億 元。
中信投信表示,去年資產規模年增達1,750億元創新高,因此推升 公司營收創新高、年增達23%。其中境內基金、全權委託、境外基金 總代理皆有所成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於ETF、貢獻80%;貨幣基金 及高毛利的主動基金(如越南及多重資產)同步成長也有所貢獻,去 年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全委去年規模達63 9.4億元、年成長3.4%。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復華投信 公 | 投信去年大賺138億 新高 |
受惠全球股債雙漲,38家投信2023年獲利達138億元,創史上新高 、年增率達29%,排名前二名的元大、國泰投信今年首季獲利續強, 分別達8.2億元、5.8億元,年增率各45%、53%。法人分析,去年在 股債雙漲的環境下,是主動式、被動式基金、國內外產品線完整的投 信出線的主因。
根據各家財報顯示,去年稅後淨利前十大與2022年一樣,元大投信 以25.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國泰、安聯投信分別以17.7億元、17.1億 元分居二、三名,野村、復華以11.4億元、10.6億元位居四、五名, 群益、貝萊德、統一、中信、富邦投信也名列前十。
法人分析,去年股票資產反彈,主被動基金相對於個股也逐漸更獲 存股投資人青睞,例如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平衡型基金也在美 國通膨降溫、升息放緩下得到成長空間,既有基金規模受價格與單位 數的雙重推升,出現顯著的成長;債券ETF則是價格在歷史相對低位 ,但高債息成為最大吸引力,申購金額推動規模成長,對於產品線完 整的資產管理業者成長均為有利因素。
國泰投信指出,去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 元,居市場第一並創歷史新高,市占率23%,年增超過3成,基金受 益人數超過221萬人,主要貢獻來自旗下多檔ETF,其中擁有125萬受 益人,規模超過2,700多億元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去年增加1,118.3億 元。
中信投信表示,去年資產規模年增達1,750億元創新高,因此推升 公司營收創新高、年增達23%。其中境內基金、全權委託、境外基金 總代理皆有所成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於ETF、貢獻80%;貨幣基金 及高毛利的主動基金(如越南及多重資產)同步成長也有所貢獻,去 年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全委去年規模達63 9.4億元、年成長3.4%。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安聯投信 未 | 投信去年大賺138億 新高 |
受惠全球股債雙漲,38家投信2023年獲利達138億元,創史上新高 、年增率達29%,排名前二名的元大、國泰投信今年首季獲利續強, 分別達8.2億元、5.8億元,年增率各45%、53%。法人分析,去年在 股債雙漲的環境下,是主動式、被動式基金、國內外產品線完整的投 信出線的主因。
根據各家財報顯示,去年稅後淨利前十大與2022年一樣,元大投信 以25.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國泰、安聯投信分別以17.7億元、17.1億 元分居二、三名,野村、復華以11.4億元、10.6億元位居四、五名, 群益、貝萊德、統一、中信、富邦投信也名列前十。
法人分析,去年股票資產反彈,主被動基金相對於個股也逐漸更獲 存股投資人青睞,例如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平衡型基金也在美 國通膨降溫、升息放緩下得到成長空間,既有基金規模受價格與單位 數的雙重推升,出現顯著的成長;債券ETF則是價格在歷史相對低位 ,但高債息成為最大吸引力,申購金額推動規模成長,對於產品線完 整的資產管理業者成長均為有利因素。
國泰投信指出,去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 元,居市場第一並創歷史新高,市占率23%,年增超過3成,基金受 益人數超過221萬人,主要貢獻來自旗下多檔ETF,其中擁有125萬受 益人,規模超過2,700多億元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去年增加1,118.3億 元。
中信投信表示,去年資產規模年增達1,750億元創新高,因此推升 公司營收創新高、年增達23%。其中境內基金、全權委託、境外基金 總代理皆有所成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於ETF、貢獻80%;貨幣基金 及高毛利的主動基金(如越南及多重資產)同步成長也有所貢獻,去 年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全委去年規模達63 9.4億元、年成長3.4%。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元大投信 公 | 投信去年大賺138億 新高 |
受惠全球股債雙漲,38家投信2023年獲利達138億元,創史上新高 、年增率達29%,排名前二名的元大、國泰投信今年首季獲利續強, 分別達8.2億元、5.8億元,年增率各45%、53%。法人分析,去年在 股債雙漲的環境下,是主動式、被動式基金、國內外產品線完整的投 信出線的主因。
根據各家財報顯示,去年稅後淨利前十大與2022年一樣,元大投信 以25.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國泰、安聯投信分別以17.7億元、17.1億 元分居二、三名,野村、復華以11.4億元、10.6億元位居四、五名, 群益、貝萊德、統一、中信、富邦投信也名列前十。
法人分析,去年股票資產反彈,主被動基金相對於個股也逐漸更獲 存股投資人青睞,例如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平衡型基金也在美 國通膨降溫、升息放緩下得到成長空間,既有基金規模受價格與單位 數的雙重推升,出現顯著的成長;債券ETF則是價格在歷史相對低位 ,但高債息成為最大吸引力,申購金額推動規模成長,對於產品線完 整的資產管理業者成長均為有利因素。
國泰投信指出,去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 元,居市場第一並創歷史新高,市占率23%,年增超過3成,基金受 益人數超過221萬人,主要貢獻來自旗下多檔ETF,其中擁有125萬受 益人,規模超過2,700多億元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去年增加1,118.3億 元。
中信投信表示,去年資產規模年增達1,750億元創新高,因此推升 公司營收創新高、年增達23%。其中境內基金、全權委託、境外基金 總代理皆有所成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於ETF、貢獻80%;貨幣基金 及高毛利的主動基金(如越南及多重資產)同步成長也有所貢獻,去 年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全委去年規模達63 9.4億元、年成長3.4%。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台新人壽保險 未 | 金控旗下壽險 多家規劃增資 |
金控旗下壽險公司,今年多家規劃或已完成增資,包含第一金人壽 增資5億元、台新人壽增資30億元、及臺銀人壽增資40億元,新光人 壽今年除已完成的70億元現增外,仍規畫再增資125億元,加上發債 80億元,另外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是發次債強化資本。
金控下中小型壽險第一季熱賣保單中,台新人壽外幣保單約占66% ,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第一金人壽外幣保單銷售狀況持續穩定成 長;合庫人壽、臺銀人壽受惠新青安及房市熱絡,房貸壽險保費收入 較去年成長。
第一金人壽今年為強化公司資本結構,因應發展及接軌新清償能力 制度(ICS),今年有增資規劃,目前通過為5億元;臺銀人壽為接軌 IFRS 17及ICS,與提升經營彈性,去年已辦現增60億元,今年預算規 劃再現增40億元,並獲母公司臺灣金控及財政部同意,但仍須立法院 審議通過;合庫人壽去年無增資,今年也無增資規劃;台新人壽則是 現金增資30億元。
觀察金控壽險公司,第一季初步業績表現上,台新人壽2021年6月 加入台新金控以來,轉型為壽險顧問、銀行保險與保經代的三大通路 多元並進。今年首季總保費收入達105.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 92%,外幣保單約占66%,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
第一金人壽今年首季的新契約保費年成長幅度達119%。外幣保單 更受惠於升息持續穩定成長;合庫人壽今年第一季整體保費收入不如 去年,部分客戶減少外幣投資配置,但房貸壽險保費收入較去年成長 ,大多因為政府青年貸款政策,增加房市交易量。
臺銀人壽第一季傳統型保單以利變壽險成長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 成長約1253%,利變壽險主打資產傳承需求,首年即提供高保障倍數 的保障。其次是終身保險及健康險,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6.75% 及9.89%。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台銀人壽保險 公 | 金控旗下壽險 多家規劃增資 |
金控旗下壽險公司,今年多家規劃或已完成增資,包含第一金人壽 增資5億元、台新人壽增資30億元、及臺銀人壽增資40億元,新光人 壽今年除已完成的70億元現增外,仍規畫再增資125億元,加上發債 80億元,另外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是發次債強化資本。
金控下中小型壽險第一季熱賣保單中,台新人壽外幣保單約占66% ,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第一金人壽外幣保單銷售狀況持續穩定成 長;合庫人壽、臺銀人壽受惠新青安及房市熱絡,房貸壽險保費收入 較去年成長。
第一金人壽今年為強化公司資本結構,因應發展及接軌新清償能力 制度(ICS),今年有增資規劃,目前通過為5億元;臺銀人壽為接軌 IFRS 17及ICS,與提升經營彈性,去年已辦現增60億元,今年預算規 劃再現增40億元,並獲母公司臺灣金控及財政部同意,但仍須立法院 審議通過;合庫人壽去年無增資,今年也無增資規劃;台新人壽則是 現金增資30億元。
觀察金控壽險公司,第一季初步業績表現上,台新人壽2021年6月 加入台新金控以來,轉型為壽險顧問、銀行保險與保經代的三大通路 多元並進。今年首季總保費收入達105.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 92%,外幣保單約占66%,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
第一金人壽今年首季的新契約保費年成長幅度達119%。外幣保單 更受惠於升息持續穩定成長;合庫人壽今年第一季整體保費收入不如 去年,部分客戶減少外幣投資配置,但房貸壽險保費收入較去年成長 ,大多因為政府青年貸款政策,增加房市交易量。
臺銀人壽第一季傳統型保單以利變壽險成長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 成長約1253%,利變壽險主打資產傳承需求,首年即提供高保障倍數 的保障。其次是終身保險及健康險,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6.75% 及9.89%。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第一金人壽 未 | 金控旗下壽險 多家規劃增資 |
金控旗下壽險公司,今年多家規劃或已完成增資,包含第一金人壽 增資5億元、台新人壽增資30億元、及臺銀人壽增資40億元,新光人 壽今年除已完成的70億元現增外,仍規畫再增資125億元,加上發債 80億元,另外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是發次債強化資本。
金控下中小型壽險第一季熱賣保單中,台新人壽外幣保單約占66% ,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第一金人壽外幣保單銷售狀況持續穩定成 長;合庫人壽、臺銀人壽受惠新青安及房市熱絡,房貸壽險保費收入 較去年成長。
第一金人壽今年為強化公司資本結構,因應發展及接軌新清償能力 制度(ICS),今年有增資規劃,目前通過為5億元;臺銀人壽為接軌 IFRS 17及ICS,與提升經營彈性,去年已辦現增60億元,今年預算規 劃再現增40億元,並獲母公司臺灣金控及財政部同意,但仍須立法院 審議通過;合庫人壽去年無增資,今年也無增資規劃;台新人壽則是 現金增資30億元。
觀察金控壽險公司,第一季初步業績表現上,台新人壽2021年6月 加入台新金控以來,轉型為壽險顧問、銀行保險與保經代的三大通路 多元並進。今年首季總保費收入達105.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 92%,外幣保單約占66%,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
第一金人壽今年首季的新契約保費年成長幅度達119%。外幣保單 更受惠於升息持續穩定成長;合庫人壽今年第一季整體保費收入不如 去年,部分客戶減少外幣投資配置,但房貸壽險保費收入較去年成長 ,大多因為政府青年貸款政策,增加房市交易量。
臺銀人壽第一季傳統型保單以利變壽險成長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 成長約1253%,利變壽險主打資產傳承需求,首年即提供高保障倍數 的保障。其次是終身保險及健康險,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6.75% 及9.89%。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富邦人壽 公 | 金控旗下壽險 多家規劃增資 |
金控旗下壽險公司,今年多家規劃或已完成增資,包含第一金人壽 增資5億元、台新人壽增資30億元、及臺銀人壽增資40億元,新光人 壽今年除已完成的70億元現增外,仍規畫再增資125億元,加上發債 80億元,另外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是發次債強化資本。
金控下中小型壽險第一季熱賣保單中,台新人壽外幣保單約占66% ,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第一金人壽外幣保單銷售狀況持續穩定成 長;合庫人壽、臺銀人壽受惠新青安及房市熱絡,房貸壽險保費收入 較去年成長。
第一金人壽今年為強化公司資本結構,因應發展及接軌新清償能力 制度(ICS),今年有增資規劃,目前通過為5億元;臺銀人壽為接軌 IFRS 17及ICS,與提升經營彈性,去年已辦現增60億元,今年預算規 劃再現增40億元,並獲母公司臺灣金控及財政部同意,但仍須立法院 審議通過;合庫人壽去年無增資,今年也無增資規劃;台新人壽則是 現金增資30億元。
觀察金控壽險公司,第一季初步業績表現上,台新人壽2021年6月 加入台新金控以來,轉型為壽險顧問、銀行保險與保經代的三大通路 多元並進。今年首季總保費收入達105.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 92%,外幣保單約占66%,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
第一金人壽今年首季的新契約保費年成長幅度達119%。外幣保單 更受惠於升息持續穩定成長;合庫人壽今年第一季整體保費收入不如 去年,部分客戶減少外幣投資配置,但房貸壽險保費收入較去年成長 ,大多因為政府青年貸款政策,增加房市交易量。
臺銀人壽第一季傳統型保單以利變壽險成長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 成長約1253%,利變壽險主打資產傳承需求,首年即提供高保障倍數 的保障。其次是終身保險及健康險,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6.75% 及9.89%。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 興 | 壽險配發現金 連兩年僅一家 |
2026年之前,壽險獲利恐「看得到、吃不到」。因應接軌新制要強 化資本結構,及目前債券多為評價損失等因素,壽險近年恐難發出大 量現金股利,去年稅後獲利883億元,但今年至今僅合庫人壽宣布發 放現金股利9.63億元,另外遠雄人壽、富邦人壽則公告盈餘轉增資, 配發股票股利。
壽險業2026年將接軌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為強 化資本,連兩年僅有一家壽險公告配息,即合庫人壽今年公告配發現 金股利9.63億元,高於去年的3.58億元,也是今年首家、可能是唯一 確定發現金股利者,合庫人壽同時也是目前壽險業唯一連續九年都發 出現金股利的公司。
多家壽險已公告今年不配發股利,明年是接軌前最後一年,要配出 現金亦有難度,壽險業者表示,希望撐過接軌前黑暗期,2026年後即 有望「重生」。
今年有兩家壽險宣布發放股票股利,即富邦人壽股票股利共計75. 89億元,也是前六大壽險目前唯一確定發放股利或股息者,去年並未 發放現金或股票股利;另一家是遠雄人壽公告配發股票股利0.8元, 配股總股數1億股,去年也配發股票股利每股0.8元,2022年則是配發 現金股利每股1元、共12.43億元。
壽險業2022年因美國聯準會鷹式升息與俄烏戰爭,帳上股債未實現 評價損失擴大,全年稅後純益下滑到1,461億元。加上多家壽險去年 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依保險局要求,重分類債券的跌價缺口扣除其 他權益正值後,將全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導致大部分壽險難以發出 現金股利,僅合庫人壽配發3.58億元。
去年壽險持續受美國升息影響,帳上股債未實現評價損失波動劇烈 ,前三季原維持不錯的獲利動能,但第四季新台幣反轉急升,避險蒙 受損失,導致全年整體稅後純益僅約883億元,創10年新低,今年還 是僅合庫人壽宣布配發現金股利,發放率1.09%,高於去年的0.25% 。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富邦人壽 公 | 壽險配發現金 連兩年僅一家 |
2026年之前,壽險獲利恐「看得到、吃不到」。因應接軌新制要強 化資本結構,及目前債券多為評價損失等因素,壽險近年恐難發出大 量現金股利,去年稅後獲利883億元,但今年至今僅合庫人壽宣布發 放現金股利9.63億元,另外遠雄人壽、富邦人壽則公告盈餘轉增資, 配發股票股利。
壽險業2026年將接軌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為強 化資本,連兩年僅有一家壽險公告配息,即合庫人壽今年公告配發現 金股利9.63億元,高於去年的3.58億元,也是今年首家、可能是唯一 確定發現金股利者,合庫人壽同時也是目前壽險業唯一連續九年都發 出現金股利的公司。
多家壽險已公告今年不配發股利,明年是接軌前最後一年,要配出 現金亦有難度,壽險業者表示,希望撐過接軌前黑暗期,2026年後即 有望「重生」。
今年有兩家壽險宣布發放股票股利,即富邦人壽股票股利共計75. 89億元,也是前六大壽險目前唯一確定發放股利或股息者,去年並未 發放現金或股票股利;另一家是遠雄人壽公告配發股票股利0.8元, 配股總股數1億股,去年也配發股票股利每股0.8元,2022年則是配發 現金股利每股1元、共12.43億元。
壽險業2022年因美國聯準會鷹式升息與俄烏戰爭,帳上股債未實現 評價損失擴大,全年稅後純益下滑到1,461億元。加上多家壽險去年 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依保險局要求,重分類債券的跌價缺口扣除其 他權益正值後,將全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導致大部分壽險難以發出 現金股利,僅合庫人壽配發3.58億元。
去年壽險持續受美國升息影響,帳上股債未實現評價損失波動劇烈 ,前三季原維持不錯的獲利動能,但第四季新台幣反轉急升,避險蒙 受損失,導致全年整體稅後純益僅約883億元,創10年新低,今年還 是僅合庫人壽宣布配發現金股利,發放率1.09%,高於去年的0.25% 。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長榮國際 未 | 不爭了 張國政大賣長榮航持股 |
長榮集團「海空分治」確定落空,集團老三張國政並未採納大哥張 國華意見,即「從市場上買到足夠的長榮航股票,屆時會支持他經營 長榮航」,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統計至3月31日,張國政不但未加碼 反而大舉出清,已不在長榮航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內,由挪威主權基金 接收籌碼、首次入榜居第六大。
張國政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三子,曾被視為接班人,2002∼ 2003年擔任長榮航空董事長,2007年曾任集團副總裁,同年7月再轉 任中再保副董事長,之後因張國煒回到集團任職及與父親張榮發理念 不合等種種因素退出家族企業。
張國政對航空產業情有獨鍾,與張國華談分家時,就不斷釋出希望 能經營長榮航。張國華曾接受專訪時不斷強調,兄弟四人誰想經營集 團那家公司,就用分家的資金進場買到足夠股票,「我一定百分之百 支持」。
近一年長榮集團四兄弟同意和平分家,陸續清算家族旗下所控股的 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二家公司的資產及股票,陸續將清算後的 龐大資金分給四人。
原本張國華期望張國政會增加長榮航股票,因外傳分配的資金好幾 百億元,足夠讓張國政買足,長榮航內部也高度關注會買到多少,等 著張國政來接手。
惟事與願違,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張國政不但沒有增加持股,反而 大舉減碼長榮航,甚至連老四張國煒也一併賣股,與大哥張國華以實 際行動及雄厚的資金從市場上買回長榮股票大相逕庭,張國華說到做 到,實現經營理念,深耕長榮集團。
根據資料顯示,張國政去年持有長榮航92,460張,持股1.72%,居 第七大股東,但今年已不在前10大股東名單中,研判出脫6萬張以上 ,甚至可能已出清。
對照張國政持有長榮航的最高水位在2007年的11.87萬張,持股3. 01%,為第四大股東,當時也是張國政在集團內的氣勢由最旺轉衰的 關鍵年,直到現在的局面,令人不勝唏噓。
事實上,張國華今年3月時解任老三張國政在長榮國際董事長及總 經理的人馬,當時應已知道張國政出脫長榮航股票,放棄爭取經營。
另外,老四張國煒也大幅減碼長榮航,去年持有48.03萬張,持股 8.86%,目前降至4.92%。弟弟派賣出持股由挪威主權基金接收籌碼 ,挪威主權基金今年首次入榜前10大股東,持有1.44%,居第六大。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台灣電力 公 | 國際電價管制樣態 罕見國會介入 |
針對在野陣營聯手推動《電業法》修正逕付二讀,台電找遍各國作 法,多採行政部門與電力監管機關決定模式,加上一定專家審議與透 明機制。一旦電業法修法通過,台灣恐成全球極少數電價調整需經國 會同意的國家。目前僅非洲奈及利亞出現國會介入電價情況,但也只 是檢視程序,並非實質介入。
我國電價審議是由經濟部召集「電價費率審議會」進行審查,這是 立法院2015年1月決議通過電價費率計算公式修訂,並設置電價費率 審議會,2017年1月修正電業法並訂定子法,電價由費率審議會審議 電價後,台電依其決議辦理。
台電近期蒐集各國管制電價審議模式分析呈現六種樣態,副總兼發 言人蔡志孟說,一般電業自由化國家,多由市場機制決定,例如英、 德,但在俄烏戰爭後,燃料價格飆漲,英德政府才介入設定漲價上限 ,確保漲幅在民眾可負擔範圍。
他指出,多數國家主要都由行政機關決定,並加入一定「專家審議 」與「透明機制」,在行政部門或電力監管機關中成立委員會,或舉 辦公聽會,或進行跨部門協商等作法,透過獨立運作及專業評估,建 立電價及各項費率專業審查制度。
另法國、日本、新加坡皆屬自由化和管制併行國家。蔡志孟說,法 國是由行政及監管單位兩者共同決定電價。而日本雖開放市場競爭, 但一般沒有購電選擇權的小用戶,電價仍受管制。在俄烏戰爭後燃料 暴漲,電業欲調漲電價,是由經產省(METI)成立電價費率專家會議 審查,納入公開聽證會、公眾意見與相關部門機構意見考量後,才核 准實施。
至於韓國和台灣一樣,都是國營管制電價國家,韓國電價交由產業 通商資源部轄下的電力監管委員會(ERC)審議,再由相關部會協商 後公布實施,就是行政機關決定。台灣則因維穩物價考量較多,由行 政機關再搭配由學者專家、工商與消費者團體代表及行政機關代表組 成審議委員會,也是行政機關決定電價。
國會直接介入電價審議相當罕見。蔡志孟說,今年4月奈及利亞電 力監管局宣布電價調漲最高達300%,眾議院質疑程序正當性,宣布 暫停調漲,並成立特別委員會,召開價格監管公開聽證會,調查與確 定政府電價調漲程序合法性及合理性。惟奈國國會介入屬檢視程序, 非實質介入。
立法院3日表決通過將電業法49條修正逕付二讀,未來電價審議會 決議,「應於1個月內送交立法院審議後實施」。倘若修法代表立院 對電價方案取得「同意權」,外界擔憂,恐將開全球電價審議制度先 例,值得關注。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台灣電力 公 | 政治干預電價,走回頭路 審議委員:國會審電價 前所未聞 |
立法院藍白陣營推動電業法修法逕付二讀,電價未來由立院審議通 過實施,審議委員之一的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及綠委洪申翰皆認為,舉 凡社經地位條件和台灣相似國家,電價決定機制還要由國會審議同意 ,幾乎找不到案例,可說前所未聞。
許舒博不客氣的說,一旦這項修法通過,他將退出不再擔任電價審 議委員,由國會去審就好。他說,成立電價審議委員會是替政治扛住 壓力的,如果電價要由國會審議才通過,他擔任立委20年,深知民代 揹負民意的壓力,沒有民代敢同意調漲電價,因此以後很難調漲電價 。
應檢討的是能源結構
他指出,在野黨想杯葛的是,台電電價結構不合理,因為俄烏戰爭 以來,燃煤及天然氣成本大漲,加上高科技需要用綠電,大量購買較 昂貴的綠電,加上少許水力、核能,造成台電營運有較大虧損。但, 國會可要求檢討能源結構,及多元供電來源,而不是用了錯誤的方法 ,要求電價需經國會審議才能通過。
許舒博指出,過去馬政府油電雙漲也承受很大壓力,後來油價訂定 公式後每周浮動調整,油價就維持一定平衡。電價比較複雜,要考慮 照顧弱勢及基層等層面較多,倘若電價不漲,由基層或弱勢來揹負和 工業大戶一樣的壓力,由多數用戶變相補貼用電大戶,並不公平。他 呼籲在野黨冷靜思考,可否從檢討能源政策,或採取另一方式,由政 黨代表(非政黨比例代表)出席電價審議會議,而非由國會直接介入 電價審議。
洪申翰則指出,藍白聯手逕付二讀的電業法,是將電價審議會決定 的調整方案,交由國會來決定電價。依照此一邏輯,油價要不要?水 價呢?碳費呢?每一項能源相關規費是否都要經過國會同意?在野黨 很難去論述,為何只有電價需要,其他油價等能源相關規費不必,社 會各界一定會提出質疑。
儘管台電是國營事業,他說,之前立法院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希望 建立電價審議機制,往專業的光譜靠攏,減少政府或政治的干預,即 使目前無法百分百完全由專業決定,至少已朝專業方向努力。像目前 油價改為每周浮動,油價不再是政治議題,而是和政治脫勾、往相對 較好的專業方向,但今天在野黨提出的主張,是反其道而行,赤裸裸 讓政治干預電價。
「結果不難預料,當民意代表為討好選民,誰會主張要調漲電價? 」洪申翰說,如此恐怕距專業的方向更加遙遠。大家更難以理解的是 ,就責任政治而言,國營企業是全民資產,如果因國會決定造成台電 更大虧損,國會如何負責?如國會不能負責,如何能要求決定的權利 ?如此權責的平衡,是在野黨提案修法時非常欠缺思考之處。這次不 但環團反對、產業團體及能源學者都反對,可見在專業之處看不到正 當性。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元大證券 公 | 金控前四月大賺 第五家破百億 |
元大金控8日公告4月自結獲利,單月稅後淨利30.53億元,是目前 十家已公告獲利金控中的單月第二名,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達122.8 8億元,是第五家累計獲利破百億的金控,每股稅後純益(EPS)達0 .97元
新光金控4月稅後純益34.47億元,是十家公告獲利金控中的單月獲 利王,累計前四月稅後賺64.9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近143億元,亦 暫列金控最佳進步獎。
在銀行獲利穩定、壽險有外匯利益、證券受惠台股屢創新高、產險 走出虧損陰霾下,目前已公布4月獲利的十家金控合計單月稅後純益 達196.22億元,同比成長逾25%,累計前四月合計稅後賺801.89億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達42.6%。
連同尚未公告的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及開發金,14家金控前四 月稅後純益可望破2,100億元,年成長率仍有望逾9成。
首季獲利已破百億元的有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及兆豐金,元大 金4月累計亦破百億元,尚未公布4月獲利的開發金,首季稅後已賺8 2.14億元,有望在4月或5月亦可望賺逾百億元,第一金控前四月累計 稅後賺逾91億元,5月亦可望晉升百億俱樂部,即5月可望有半數金控 今年獲利破百億元。
元大金前四月稅後賺近123億元,主要受惠4月台股上沖下洗,交投 續熱推升日均交易量,挹注元大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價量齊揚 市場交易熱絡,帶動元大證券前四月稅後純益達57.1億元,年增44. 8%,元大銀行也因手續費淨收益增加,前四月達35.93億元,年增2 0.8%。
4月新台幣貶值,挹注壽險獲利,新光金4月稅後賺34.47億元,主 因新壽4月賺27.87億元,新光金前四月賺64.94億元,亦是新壽自2月 開始連三個月賺錢的結果。
公股方面,兆豐金前四月賺141.2億元,年增縮小至0.9%,主要因 銀行、證券子公司獲利下滑,銀行的股票、SWAP等財務操作獲利不如 過去三個月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群益投信 公 | 配置多元ETF 迎財神 |
有發行ETF的七大投信8日首度齊聚工商時報第一屆ETF投資論壇, 建議投資人把握今年台美日三大強勁股市的進場時機,及目前可先領 債息、後等債券價差的投資最佳時點,把握AI引領的科技股多頭行情 ,透過各類ETF累積人生資產。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表示,2019年以前主要是境外基金帶動 台灣基金市場的成長,之後ETF接手,到今年3月境內基金規模突破7 .7兆元,與境外基金差距擴大為3.7兆元。
此外,台股主、被動基金自2020年至今年3月底增幅達533%,其中 台股ETF規模增幅達905%,受益人數占比72%,宣告台股重回主場優 勢。
元大投信董事長的劉宗聖更直接點名美、日、台三地股市,建議再 搭配不同ETF,透過多元商品打造屬於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
國內ETF3月底總規模達4.76兆元,占共同基金比的61%,244檔ET F、共17家發行公司。富邦投信總經理林欣怡說,ETF適合作退休規劃 ,可依年齡及時長選擇配息頻率、調整股債ETF比重等,投資人須先 充份了解目標與報酬再選擇適合的ETF。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副總鄭立誠認為,依最新Fed點陣圖, 至2025年底基準利率中位數為3.75∼4.0%,隱含降息6碼的空間,美 債市場仍偏多,投資人應把握目前債市的甜蜜投資時點。統一投信也 看好長天期美債在降息來臨前的投資價值。
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洪祥益分析,人工智慧(AI)去年至今雖漲很 多,但每個科技趨勢的循環是10年,相關的台股科技股本益比才20倍 ,仍有進場獲利機會。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把握半導體ETF投資機會 ,復華投信點出高股息ETF的六大迷思,提醒借貸族、套利族、吃豆 腐族都不適合資金「All in」此類商品。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9 | 元大投信 公 | 配置多元ETF 迎財神 |
有發行ETF的七大投信8日首度齊聚工商時報第一屆ETF投資論壇, 建議投資人把握今年台美日三大強勁股市的進場時機,及目前可先領 債息、後等債券價差的投資最佳時點,把握AI引領的科技股多頭行情 ,透過各類ETF累積人生資產。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表示,2019年以前主要是境外基金帶動 台灣基金市場的成長,之後ETF接手,到今年3月境內基金規模突破7 .7兆元,與境外基金差距擴大為3.7兆元。
此外,台股主、被動基金自2020年至今年3月底增幅達533%,其中 台股ETF規模增幅達905%,受益人數占比72%,宣告台股重回主場優 勢。
元大投信董事長的劉宗聖更直接點名美、日、台三地股市,建議再 搭配不同ETF,透過多元商品打造屬於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
國內ETF3月底總規模達4.76兆元,占共同基金比的61%,244檔ET F、共17家發行公司。富邦投信總經理林欣怡說,ETF適合作退休規劃 ,可依年齡及時長選擇配息頻率、調整股債ETF比重等,投資人須先 充份了解目標與報酬再選擇適合的ETF。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副總鄭立誠認為,依最新Fed點陣圖, 至2025年底基準利率中位數為3.75∼4.0%,隱含降息6碼的空間,美 債市場仍偏多,投資人應把握目前債市的甜蜜投資時點。統一投信也 看好長天期美債在降息來臨前的投資價值。
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洪祥益分析,人工智慧(AI)去年至今雖漲很 多,但每個科技趨勢的循環是10年,相關的台股科技股本益比才20倍 ,仍有進場獲利機會。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把握半導體ETF投資機會 ,復華投信點出高股息ETF的六大迷思,提醒借貸族、套利族、吃豆 腐族都不適合資金「All in」此類商品。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8 | 來億興業-KY | 來億預計6月中旬上市 印尼新產線5月加入營運 |
製鞋廠來億-KY (6890) 預計6月中旬掛牌上市,國內製鞋相關類股再添生力軍;印尼新產線已在今年5月投產。
來億興業董事長鐘德禮今天在媒體交流會表示,以近年來看,一天約生產15萬雙愛迪達鞋,一年生產3000多萬雙,愛迪達庫存已回到健康水準,並規劃擴增新產能。
來億指出,除主要生產基地越南外,規劃在印尼擴增兩條新產線,資本支出新台幣50億至100億元,首條新產線在今年5月投入營運,今年新增產量約500萬雙,並逐步放量,預計3年後年產量約2000萬雙;第2條新產線預計5年後年產量2000萬雙,屆時兩條新產線合計年產量約4000萬雙。
加計既有年產量6000萬雙,5年以後年產量將可達1億雙。
來億興業說明,生產基地位於越南,緬甸、印尼、中國,但中國1個廠因生產成本較高,已在2023年12月關閉。
來億強調,除生產製造之外,也同步拓展綠能,越南廠區的屋頂太陽能專案,與越南政府簽約,已達屋頂型太陽能規模全球第2大。
來億統計,客戶占比部份,2023年度adidas、converse及HOKA分別為57.74%、23.77%及13.42%,由於HOKA勢頭強勁,需求持續大幅增加,預期未來營收占比將大幅成長,搭配adidas的SAMBA鞋款熱銷,為來億集團帶來雙成長動力商機。<摘錄中央社> |
|
2024/5/8 | 來億興業-KY | 「拜登鞋」爆紅幕後台灣鞋廠 來億估6月中掛牌上市 |
製鞋業上市掛牌,再添生力軍!總部在台中的製鞋廠-來億-KY(6890),預計6月中旬掛牌上市,來億集團在越南營運有成之後,再揮軍赴印尼設廠。其中,在印尼億泉廠,新產線5月已投產,年產能500萬雙;另印尼億福廠,目前正在找地。來億目前鞋品年產量6,000萬雙,五年以後的年產量,將可達1億雙。
來億-KY董事長鐘德禮,8日在媒體茶敘中表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改穿「Hoka One One Transport」休閒鞋款,來自來億製造。
來億集團生產中心在越南、緬甸與印尼,運動鞋占70%,休閒鞋占30%,去年產能1.02億雙,年產量6,000萬雙,集團總人數5.5萬人。
鐘德禮指出,在其他製鞋業,往西進的同時,來億選擇南進,主要是當時加硫鞋製造,越南銷往歐洲有關稅優惠,且當時南進的公司與同業競爭較小,所以,公司前往越南設廠。
來億在印尼設置三家公司,包括億泉、億福及億新。其中,億福廠印尼廠專為供應adidas訂單,目前還在尋找土地,億泉5月開始量產Hoka及Converse等鞋品。至於億新廠部分,因億泉廠找到比較大廠區土地,億新規劃產能,改放在億泉廠區,形成AB廠區生產。
寶成與來億合資揚州寶億製鞋公司,因大陸生產成本遽增,後來已結束營運,來億目前生產基地,以越南、緬甸及印尼為主。
來億集團的主要客戶,包含adidas、Converse、HOKA,及Uniqlo等多款鞋品,公司代工休閒鞋、籃球鞋、網球鞋、慢跑鞋、潮流鞋及防水鞋等產品。
來億亦為Gore-Tex認證工廠,可量產Gore-Tex鞋款。由於來億自加硫鞋起家,擴增冷貼鞋及防水鞋生產技術,因而帶動產能及營收規模與日俱增。
來億2023年度合併營收280.16億元,EPS 6.26元,董事會通過配發每股5元的現金股利,預計於5月下旬經股東會承認通過。
受惠於adidas及HOKA品牌的熱銷,來億的營收與獲利,再創新高,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達77.71億元,年增40.78%,EPS 3.36元,已達去年度的53.67%。來億表示,今年首季毛利率、營益率與淨利率,皆較去年度大幅成長,公司樂觀看待今年度營運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Adidas的SAMBA鞋款熱賣,榮獲2023年度的年度風雲鞋,2024年其熱潮持續發酵,來億集團全力支持客戶需求。HOKA品牌榮獲2023年度的風雲品牌,從路跑跨足越野跑、健行、戶外等,產品廣度大為增加,從運動品牌,擴增為生活必需品。 <摘錄工商-◎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8 | 台灣期貨交易所 未 | 永續期 投資熱點 |
隨國際對永續發展日益重視,各界紛紛展開守護地球行動,其中櫃買中心及台灣證交所公布,為讓企業順利達成永續資訊揭露,5月6日正式推出ESG數位平台,可幫助企業更加有一致性及有效統籌永續相關資訊。其中在永續揭露方面,可將整合後的年報及永續報告書透過平台進行申報;減碳方面,將分階段設定減碳策略及目標。
觀察近期國際金融情勢,台灣時間5月2日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會後記者會暗示下次利率調整比較不可能是升息,整體會議被市場偏鴿派看待,帶動美股與台股都出現轉強,加權指數回測季線後隨即向上反彈,目前已接近4月10日的前波高點,顯示市場多頭力道相對強勁,臺灣永續指數也同步兵臨前波高點。
投資人可布局永續、環保議題較多努力的公司,期待能較受市場資金青睞,而較不易受負面衝擊。除台灣有不少與永續、低碳相關的ETF外,台灣期交所推出的「臺灣永續期貨」追蹤臺灣永續指數,該指數鼓勵企業在經濟、環境和社會實踐永續發展,不僅與加權指數相關性高,並採小型化契約設計,交易門檻低,操作靈活性高。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2024/5/8 | 富邦期貨 未 | 台積期 緊盯月線 |
富邦期貨分析師曹富凱表示,美國通膨下滑走勢陷入僵固,令市場對聯準會(Fed)在今年降息的時點日益延後,部分投資人擔心今年恐不會降息,導致美股在4月創下今年最差表現。然而,上周五(3日)數據顯示美國4月非農就業成長放緩幅度超出預期,減輕Fed在更長時間內讓利率維持在高檔的壓力,再加上美企財報表現意外樂觀,在科技股領漲下,美股周一、二持續獲得提振,台指期持續上漲有望挑戰前高。
曹富凱表示,對人工智慧的需求前景,市場依然樂觀看待,消息面觀察,AI應用百花齊放,法人看好。兩大AI巨頭輝達、超微全力衝刺高效能運算,市場傳出已訂下大部分台積電今、明兩年CoWoS與SolC先進封裝產能,助攻台積電AI業務訂單飆升。
台積電營收報喜,市場對台積電的業績持續樂觀。台積電期貨夜盤交易上路進一步加強市場的熱情,引發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交易。在長期基本面展望穩定下,若近期因短期利空使得台積電期壓低來回測月線關卡時,應是長線投資人伺機布局的好機會。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