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重建基金(RTC)退場之後,政府對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理
回歸存保條例。然而,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標準在哪裡?何時是
啟動的時機?同業存款、同業拆款要不要賠付?一直到現在,政
府毫無計畫,內部意見莫衷一是,也沒有建立處理機制,讓金融
安全網出現大漏洞。
RTC退場之後,並非金融市場就天下太平。去年陸續出現萬泰
銀和陽信銀擠兌,由於這兩家都不是RTC匡列對象,政府趕緊
協調台銀、土銀和郵匯局轉存存款金援。
這也讓外界忍不住要問:金援的標準何在?為何有銀行可以獲得
金援、有的卻不行?去年被接管的中華銀,若爆發擠兌立刻獲得
金援,說不定不用接管了。過去倒閉的信合社,恐也怨嘆為什麼
得不到同樣的金援。
政府把台銀、土銀、郵匯局當成提款機,但公股行庫的轉存款,
到底有沒有保障?官員看法都不一致。
不妨看一下國外的案例。英國北岩銀行因為次貸問題發生擠兌時
,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對北岩銀行展開30年來最大規模的
紓困,英國財政部長宣布存款全額保障;美國第五大券商貝爾斯
登出現財務危機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提供288
億美元的融資,並主導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當銀行爆發流動性危機時,按照國際做法,第一個伸出援手的應
該是中央銀行,由央行提供融通,不是金管會。
金管會協調行庫金援不僅缺乏法令依據,更容易落人口實,萬一
問題銀行倒閉,難道金管會負全責?
為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主管機關應該建立一套可長可久的問題金
融機構處理機制,不止是金管會,中央銀行、財政部似乎應該扮
演更積極的角色,否則金管會老是找公股行庫當冤大頭,等到出
了問題,又該由誰來保障存戶的權益。
<摘錄經濟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