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研華與華碩(目前為和碩聯合)合資組成研碩,以及瑞傳與鴻
海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共同進駐樺漢(目前已經成為鴻海旗下的一
員)之後,工業電腦與消費性電子產業代工廠商之間的合作關係
,日前又新增一樁。國內PC代工大廠廣達,與全球前2大工業
電腦廠商之一的德商肯創電腦(Kontron AG),在日
前也簽訂了業務合作計畫。
姑且不論合作計畫詳情為何,但這樣的合作陸續產生,對工業電
腦產業而言,除了透過與大廠的合作,打響自家品牌知名度外,
就料件共購而言,似乎還真有降低生產成本的優勢,如果能再加
上產線移轉,效益勢必更為驚人。但是,反過來說,對這些月營
收上百億的代工業者而言,圖的是什麼?看的又是那一塊市場?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曾表示,全球大型生產製造商(如GE、西門
子、日立等)除了著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有相關市場,也分別在
工業應用領域中有一定的比重。相對的國內代工業者,對於工業
應用產品的涉足程度,似乎就稍嫌薄弱。故透過與工業電腦廠商
合作的機會,能在產品生產線上補足原本缺乏的工業應用領域,
公司發展面向更為健全。
當然,也有工業電腦業者表示,代工廠商之所以會企圖跨入工業
電腦相關產品代工,主要是看中工業電腦產品的毛利率高,只要
能從中發覺一個有量的藍海市場,就有機會一舉將代工的毛利從
「茅山道士」(只毛利率3∼4%)提升到相當水準之上。所以
甚至像微星、金寶乾脆直接在內部成立工業電腦產品部門,進行
相關產品的研製工作。
這樣的思考方式固然沒大問題,但工業電腦業者則懷疑,對於長
期進行大量生產的代工廠而言,工業電腦少量多樣的特性,代工
廠能接受的程度有多少?頻繁的換線頻率、對品質或生產流程上
的要求,代工廠在一時間,能有多大的轉變?
據市場傳言,先前曾有專業代工廠承接了一筆國際大廠的工業應
用訂單,原本以為可以帶來豐沛的獲利,但是實際執行之後,才
發現,為求得這高毛利的代價並不輕鬆,之後的訂單是否繼續承
接?反而成了該代工廠煩惱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工業電腦與一般消費電子產品生產製造商甚至專業
代工廠之間的關係,有越來越密切的趨勢,然而從市場中的實際
案例來看,不見得每一次合作都會有圓滿的結果;或許,對於消
費性電子產品或代工廠而言,與工業電腦產業合作的資金不過是
九牛一毛,但是投資前,還是應該認清自己的定位與投資的目的
,才能將合作的綜效發揮到極致,為雙方營造雙贏的成果。
<摘錄電子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