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研華與華碩合資的研碩2007年轉虧為盈後,引起工業電腦
(IPC)業者的注意,其中,觀察工業電腦業者與電子生產製
造商合作,所能產生的綜效是什麼備受矚目。研華董事長劉克振
日前強調表示,研碩除了研華帶來降低成本的效益外,主要目的
則是創造研華、華碩雙贏局面。
工業電腦業者透過聯合採購的方式降低進料成本,已經成為業者
彼此間的共識,只是在執行上則各有不同策略。與主機板廠商或
專業電子生產製造商合作,則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作法。但曾有相
關業者質疑,研華與華碩(目前的和碩聯合)之間的合作上,研
華對華碩的貢獻程度有限;對於華碩持續對研碩進行投資的作法
抱持疑問。
對此,劉克振也承認如果單就營業數字上來討論,研碩對華碩營
業額所能提供僅是杯水車薪。但是,研碩的存在以及對華碩的貢
獻,卻不能從營業數字上進行討論,而是要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
思考。
劉克振指出,從產業角度發展來觀察,電子生產製造商,不應該
僅侷限在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類似西門子、日立或三星電
子等國際級的廠商,除了在消費性電子有不錯的市場發展外,也
都擁有一定工業電子發展的比例。反觀,國內電子製造業者對工
業電子市場的涉入就較不明顯。
劉克振強調,研碩的存在,對研華而言,的確希望能透過和碩在
料件共購與主機板設計上的優勢,降低研華相關成本;但對和碩
而言,在面對電子代工業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透過研華與研碩對
工業/產業應用上的利基市場進行瞭解及掌握,創造雙贏局面。
研華方面則表示,華碩進行品牌代工切割,從目前市場競爭環境
而言,勢在必行;但是透過代工方面的觸角能夠持續延伸進入其
他類似工業應用等市場,對華碩集團本身而言,也具有健全產業
面的幫助。而研碩在2007年由虧轉盈之後,在產業發展上的
象徵意義,絕對是大於營業額上的貢獻。
<摘錄電子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