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紡集團的元砷(3214)與聯電集團的聯銓宣佈合併,打響LED產
業整併的第一炮,全球大廠經過去年的產能擴充後,藍光LED晶粒
呈現供過於求的壓力下,今年勢必是國內LED廠面臨整併的一年,
元砷及聯銓宣布合併後,整個產業勢必加速水平與垂直整合,但兩廠
的合併效益成效如何,則仍有待評估。
經歷長達半年的醞釀,元砷及聯銓宣布合併,為國內LED產業投下
了震撼彈。表面上看來,這宗合併案最後成型的只有元砷及聯銓兩位
主角,但實際上,據了解,此項合併案從最早規劃的四合一到三合一
,最後只有元砷及聯銓先宣布合併,在在顯示國內LED廠商早有企
圖透過水平或垂直整合壯大競爭實力的強烈意願。
據了解,國內包括億光集團旗下的晶電(2448)、南紡集團的元砷、
聯電集團的聯銓、乃至成立僅五年的璨圓等四家上游晶粒廠,原本計
畫形成四合一的合併案,但由於四家LED廠中,除了晶電有集團背
景外,元砷及聯銓的集團背景實力也雄厚,各集團都不願意放棄合併
後的主導權下,本身已具有上、下游整合的晶電率先選擇退出。
晶電退出後,元砷、聯銓及璨圓持續進行三合一合併計畫,據瞭解,
一直到農曆年前,璨圓仍在三合一合併之列,甚至三方連換股比例都
已經談,但最後因為某種因素,璨圓在元砷與聯銓決定合併前一週退
出合併計畫。
儘管最後只有元砷及聯銓兩家廠商宣布合併,但從晶電、璨圓也一度
積極參與合併的角度來看,上游晶粒廠商今年都體認,要壯大競爭實
力,國內LED產業勢必進行一番垂直及水平整合。
上游晶粒廠積極尋求整併的計畫,無非要擴大經濟規模效益,並與國
際大廠六爭。根據光電協進會(PIDA)最新取得的資料顯示,台
灣在上游藍光LED的整體產能市佔率為全球第一,技術及產能實力
遠優於日本及美國,但由於國內LED小廠林立,以單一廠家而言,
台灣LED上游廠在國際市場上,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單一廠家在藍
光LED晶粒的月產能都不到二億顆的水準,不及日亞化及美國的C
REE分別有五億顆及三.五億顆的產能實力,國內廠商要真正壯大
實力,非得擴大規模經濟不可。
國內LED產業的整併風,開春從上游晶粒廠開始吹起,元砷與聯銓
合併的消息曝光後,下一個可能合併的對象指向璨圓,元砷前董事長
鄭朝元表示,元砷不排除還有進一步合併同業的計畫,璨圓對於是否
在元砷與聯銓第一階段合併後,也加入合併,並不加以否認。從整個
LED廠商對於企業整併的態度看來,未來幾個月LED上游晶粒廠
仍有一番合併潮可以期待,至於下游封裝廠,眼前並無合併的迫切必
要,但加強國際接單能力,及與國際大廠形成策略聯盟,應是下游封
裝廠未來業績要更上層樓的關鍵。
不過,元砷與聯銓合併後的挑戰才正開始,長期的合併效益也仍有待
觀察。元砷與聯銓合併,實收資本額預計將達到三一億元,和國聯(
2422)相當,但就去年的營業額來看,元砷與聯銓的合併營業額達二
四億元,不及國聯,更遠遠不及資本額十四.三七億元、去年營收達
二九.一八億元的晶電,及資本額十四.五八億元、營業達二六.九
四億元的華上(6289)。
元砷、聯銓兩家公司雖挾帶著集團的資源進行合併,但嚴格來說,就
營業額角度而言,新公司去年的營運成效並不佳,未來如何讓營業額
進一步成長顯然是元砷與聯銓合併後的重點工作。元砷副董事長鄭朝
元表示,宣布合併之後,兩公司將開始共同接單及整合的工作,預期
今年新公司的營業額將較去年成長三至四成。
<摘錄財訊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