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收益分配組成占比影響投資人投資決策,現在投信業者公告ETF配息時,只須公告股息,成為業者行銷造勢策略,金管會接獲不少檢舉函,決議出手整頓。
新制上路後,公告內容必須包含五大項目。舉例來說,某ETF現在公告配息0.5元,11月1日之後,必須講清楚0.5元的「股利、利息、資本利得、收益平準金、其他」個別占比。當中的「其他」,是為了保留彈性以因應市場發展,目前來看,資本公積將列在其他項下。
櫃買中心表示,ETF可能因除息前大額申購而導致基金配息率被稀釋,扭曲基金配息率的真實性,影響既有受益人取得合理的基金配息,因此部分投信業者採取收益平準金機制,以緩解配息金額受基金規模成長而被稀釋的程度。
不過現行狀況是,投資人往往收到收益分配通知書時,才得知收益平準金及其他項目占收益分配金額的比例,為使投資人更即時獲得收益分配組成資訊,自今年11月1日起,發行人於第二階段公告收益分配時,除揭露原有的收益分配預估總額外,另增加資本利得、收益平準金等各項目占比資訊,以利投資人進行投資決策。
台灣人向來愛「息收」,銀行存款愛高息存款,股票存股偏好高股息殖利率股,境外基金熱賣原因也來自息收,近十年席捲投資市場的ETF浪潮也從權值型ETF吹向高股息ETF。
據統計,截至3日,台股高息ETF檔數14檔,規模高達6,753.6億元,受益人數 331.3萬人;另從ETF規模前十大名單來看,高股息ETF便占六檔之多。
台灣投資人對挑選高股息ETF的準繩無非是股息高低,以致當前ETF賣熱有兩大關鍵,一是股息報酬率不僅要高,最好是10%起跳,才能吸引投資人目光,二是「月月配」,不僅提供穩定息收優勢,同時可解決大戶繳交二代健保費的痛點。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