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促使外幣保單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整體規模比重降至40.4%。金管會指出,主因仍是受到美國升息影響,拖累整體外幣保單銷售。
根據金管會公布資料,歷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整體規模,由2019年40.5%,升至2020年52.2%、2021年56.6%,2022年升至58.8%,等同三年以來比重都落在50到60%之間。但今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比下滑至40.4%。
其中,美元保單減幅金額為外幣保單中最高,年減43.8億美元或年衰退49%,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45.3億美元,成為外幣保單中的重災區。
澳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9%,降至0.99億澳元;人民幣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1.07億人民幣,降至0.64億人民幣,年減幅63%則為三大外幣保單之冠。
金管會解釋,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減少主要受到美國鷹派升息影響,人民幣保單減幅攀高,還有與大陸經濟表現有關。
進一步觀察外幣保單中的投資型以及傳統型保單,今年上半年以投資型保單最慘、年減62%,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343.9億美元,相較去年上半年風光賣出接近千億元表現,差距甚大。傳統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四成,降至1,071.1億美元。
總計壽險業辦理外幣保單前三名,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富邦人壽;傳統型保單則為中國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
美元投資型保單今年上半年同步衰退65%,傳統型也年減41%。
總計上半年美元保單銷售前三名壽險業,投資型保單依序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以及富邦人壽,傳統型則為中國人壽、國泰人壽以及南山人壽。
金管會昨日呼籲,外幣保險商品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幣別皆為外幣,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由於匯率變化難以預測,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保單計價外幣貶值,導致結購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