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有些複雜,不只是電多不缺,電少就缺;還得回頭看用電 成長的情況跟發電能力增加的速度有無匹配,以及輸配電網的持續投 資跟建置。最近媒體報導的停電事故,絕大多數是電網電線的損壞, 無論是大家嘲笑的小動物碰觸,或是雷擊、車撞,以及台電的設備故 障,就算不缺電,電網故障還是會沒電,就像水庫的水源即使夠,也 要有夠大、夠密集的水管能把水送到用戶家。
台灣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機組及電網投資不足,明顯導致了電 力系統疲弱。從發電機組的角度來說,馬政府時代期待核電上線,對 其他火力機組的投資不足,八年過去還是蓋不成核四時,核定太少機 組就成為接手者的難題,也是近年最低的備轉容量率1.64%。蔡政府 從頭開始就立定非核方向,加上再生能源非常需要燃氣機組快速升降 ,匹配綠能的間歇性。也因此核定了相較過去5倍的發電機組,今年 起陸續上線。並在電網事故後,投資了史上最大的電網更新改善計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大幅核定發電機組,
2022年後逐步上線
事實上,歷任政府對於用電成長的預估,都有失準的可能性。200 8年以後因為經濟成長較為薄弱,造成電力需求成長放緩,以致蔡政 府2016年執政時,延續過去低電力成長的假設情境,以致低估用電需 求,但沒想到近年台商回台、半導體產業飛速成長,製造業活絡導致 用電爆增,一度也面臨供電吃緊。
蔡總統上任以來,企業回台投資熱烈,加上政府推動各項產業創新 計畫使得國內經濟表現不俗,2016∼2022年GDP平均年成長率達3.37 %,高於2008∼2015年之3.00%。經濟活動熱絡讓產業用電需求大增 。然而電力機組建設需要時間,前面核定的少,加上後期用電成長快 速,因此2016∼2020年成了台灣供電嚴峻時刻。以火力機組核定數來 看,2008∼2016年間核定的發電機組投資計畫約317.5萬瓩,遠低於 2016∼2022年間核定的發電機組投資計畫約1,840萬瓩。但這樣的投 資還必須持續,才能讓再生能源時代來臨後,更有調度餘裕。面對半 導體持續保有優勢的事實,2023到2030年仍然要持續新增機組,扣掉 除役機組,台電雖然預估發電機組淨增加供電量就有910萬瓩,但不 可小覷護國神山的吃電效應。
■大幅投資改善電網系統,
增加輸配電能力
此外,發電廠所產生的電力要靠輸配電網供應給產業與民生需求。 因此輸配電網的建設與汰舊換新其實是用戶端穩定用電的重中之重。 過去集中化發展的電網及電廠,應該持續改為分散式以提升韌性,以 因應提高再生能源占比、降低事故影響範圍。從台電的資料看來,2 017∼2024年電網預算達5,554億元,已經較2009∼2016年提高21.6% ,增加近千億元。台電公司並自2022年起將於十年內投入5,645億元 強化電網韌性的做法,早該在再生能源時代來臨之時共同配套。不過 ,台電規劃新建28個變電所,雖然有助於區域供電穩定與安全。但松 湖變電所長期抗爭殷鑑不遠,如何降低地方的抗性,說服民眾共生共 榮。未來台電工程師們要做的諸多社會溝通工作難度,不亞於電力工 程本身。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