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以上兩大原因,楊金龍強調,讓台灣平穩大宗物資價格機制供給面措施,較歐美等開發國家有效。對於新台幣匯率貶值加重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楊金龍認為,仍屬於可控。
楊金龍昨日主持央行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對於此次央行僅升息半碼,他解釋,台灣今年通膨仍高於2%之上,且央行下修台灣今年GDP至2.91%,惟央行已經預期明年台灣核心通膨CPI與CPI,第2季可望雙雙降至2%以下,第3季之後核心通膨CPI下降速度將加快。
楊金龍指出,雖然台灣今年通膨超過2%,但如果與歐美相比,台灣因平穩大宗物資價格機制供給面因應措有效,以及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帶來外溢效應,搭配台灣央行持續降息,使得今年以來,台灣通膨率相較主要經濟體溫和,也讓台灣緊縮貨幣政策得以較歐美溫和。
相較美歐開發中國家,初期讓油電價格自由反映市況,導致能源通膨壓力外溢到其他商品例如食物,等待通膨高漲後,事後才採行供給面因素措施,並以補貼為主,例如發放消費券、降低消費稅、現金補貼等等,楊金龍說,這些都已經都難以紓緩通膨壓力。
楊金龍說,台灣這一點做得比較好,也是台灣通膨相對較低主因。他解釋,台灣政府積極平穩大宗物資價格機制因應,包括能源部分,推出民生用燃氣價格凍漲、電價維持穩定等等,有助穩定能源價格,降低外溢效應,由台電、中油吸收,食物則是提前採購黃豆、小麥、玉米,並調降其關稅以及營業稅,確保民生物資量足價穩。
但鑒於2023年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明顯上揚、全球通膨壓力雖然稍緩,但後續發展仍具備不確定性,央行將密切觀察。<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