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庭昨日出席能源論壇,並以「韌性電力生態圈」發表專題演講。王耀庭說,再生能源占比增加後,發電端及需求端調控搭配將日益複雜,未來無論是發電、用電端都須成為「能源調控者」,為供需平衡做出貢獻。
針對供給,隨著2025非核家園及2050淨零排放政策,能源轉型須兼顧穩定供電,減少空汙排放,降低碳排放;台電系統內,光是去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就達1,040.9萬瓩,未來隨著燃煤跟核能減少會增添更多再生能源。
在電網面方面,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不穩定及季節性等特性,如何讓用電側及發電側穩定維持在60Hz將是挑戰。
最後,需求面除了因應經濟成長下的穩定電力成長,運具電動化也會增加用電需求,預估2030年會增加23.9億度,占年用電量例率0.9%;全面電動化後會增加205.3億度,占年用電量比率7.8%,相當於2021年台北市、宜蘭縣及基隆總用電量。
針對上述挑戰,王耀庭說,台電提出許多政策因應,例如低碳能源已規劃在興達電廠推動天然氣混氫、林口電廠推動燃煤混氨示範計畫,分別在2025及2030年會有初步成果,而產生出來的剩餘碳排則可透過碳封存技術(CCS)封存在地底,避免排到大氣。
至於電網面,台電除了持續推動智慧電網、電網管理及儲能系統,今年9月也提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包括為光電、離岸風電增加17條專線、電廠直供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增加變電所節點,以及變電所屋內化等。
最後在需求面,台電設計各項的時間電價、需量反應機制,讓用電業者有誘因調整用電模式,也在用電管理上從過往的從「負載追隨」至「由下而上的能源合作」,透過分散在各界的「虛擬電廠」,達到自動需量反應(ADR),並發展家庭微電網以及電動車離峰充電。<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