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國際會計準則第9號報公報(IFRS 9),金融資產可分成三類:按攤銷後成本衡量(AC)、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OCI)、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PL)。在編制財報時,AC類為透過收取合約現金流量即本息方式達成,因此允許不用評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亦即此類債券投資不用提列因市價變動的投資損益。然而列在AC類,債券出售受到嚴格的限制。
再者,持有之金融資產的未實現損益,FVPL類直接納入本期損益計算,而FVOCI類則納入其他綜合損益(OCI,不影響本期損益),兩者皆會影響壽險公司的淨值。列在FVOCI類債券投資,相對AC類就是出售沒有受到限制,當出售有利益,則增加本期損益;而未實現評價損失則不影響本期損益,此即為FVOCI類的「致命吸引力」。
為什麼台灣壽險業國外投資(約20兆元)占資產總額高達六成?主要是2014年主管機關修法將在台灣發行的外幣計價債券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致使銀行存款導向壽險公司。由於台幣利率低於美元利率,壽險公司發行高於定存利率之類定存保單,大力吸金購買國外資產,遂大大提高國外曝險。
而部分壽險公司買海外債,比較高的比例放在FVOCI,以獲取出售與影響本期損益的彈性。即使在IFRS 9開帳時,仍有幾家維持較高比例的FVOCI。但是去年底,台灣壽險公司列在AC額度占金融資產比例,約分布在40%到90%,因此仍有許多壽險公司採取高的AC比例,在現在會計準則下,穩健進行國外投資。壽險公司一直強調長期的產業特性,債券投資理應擺在AC類比較適當。當一部分壽險公司擺在FVOCI類比例高,似乎有背離產業特性之虞。
主管機關與部分壽險公司認為現在淨值驟降是因為IFRS 9讓資產端受到市價波動(亦即利率上漲、市價下跌)的影響,但負債目前仍採固定評價(理應也要下降),造成淨值與現況不符。但是這些言論有以下二項問題,首先,只要壽險公司列在AC類有很高比例,上述狀況出現的機率就較小。其次,去年以前全球低利率、債券價格上漲時期,致使壽險公司本期損益、淨值大幅增加,為何沒有對外說這些是虛的狀況?甚至部分壽險公司還一直對外強調「獲利創新高」。
在實施IFRS 9時,壽險公司理應知道金融資產分類的不同做法,會對淨值有不同的影響。而且目前美國利率水準,在過去歷史並非算高的狀況,壽險公司在決定金融資產分類理應納入分析。況且2017年IFRS 9開帳時,有給予壽險公司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機會,但業者仍短視近利,未考慮周全。
因此,部分壽險公司因為風險管理失當,導致此次淨值危機,而非經營模式改變。我們沒有否認壽險公司目前淨值的困境,必須脫困,但此非會研基金會進行會計準則解釋的考量因素,而應著重於準則的本質與對財報品質的影響。此次允許金融資產重分類,壽險公司淨值可能從負數變成大額正數,會給人有會計變魔術之感!同時,此例一開,未來金融資產重分類的紛爭會一再上演!<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