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家金控與壽險公司舉行第2季法說會或公布半年報,壽險業6月底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現形,相較3月底,不是從未實現利益變未實現損失,就是未實現損失金額擴大。
富邦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都是如此,6月底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從212億到1,513億元不等;本周將陸續公布的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預估不脫未實現損失較3月底擴大之格局。
大型壽險公司主管昨(28)日解釋,壽險公司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為該公司投資的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市價與持有成本的差異。呈現未實現損失,代表投資部位合計是虧錢的,既然虧錢,就不太會將之出售,讓未實現損失變成已實現損失,除了讓當期獲利變難看,對淨值也沒幫助。
另外一家大型壽險公司主管昨日也說,鮑爾發表談話後,美國10年到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並沒有比6月底時要高,信用利差也沒有比6月份時擴大,預估壽險業9月底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應該不會比6月底時擴大,即便如此,壽險業若要拚帳面損失負轉正,必須美國長年期公債殖利率比目前下跌至少1個百分點以上才有可能,鮑爾的談話澆熄了大家的希望。
該名主管說,聯準會可能持續大幅升息,債券殖利率欲跌不易,且讓壽險業對美國明年可能降息的預期撲空,預估國內壽險業今年下半年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9月底跟12月底,持續呈現負數的機率很高。
金融資產呈現未實現損失,對壽險公司有何影響?業者說,損失必須反映到淨值,壽險公司的淨值比(淨值除以資產)會有壓力,不容易提高。
其次是各業者目前放在心裡,密切關注但不敢大聲嚷嚷的,假設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到今年底都沒辦法回正,就算今年當期獲利漂亮、創下史上次高,金管會保險局在「虛盈實虧」等顧慮下,還願意讓業者像今年一樣,大方配發現金股息嗎?<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