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對多數壽險公司來講,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因RBC對於債券並非採公允價值認列,而是採用「攤銷後成本法」,債券跌價情況不會反映到RBC,這也是為何,當外界關心南山人壽淨值大跌,該公司仍可老神在在地對外表示,其RBC在300%以上。
至於淨值比,按市價評價下,雖會反映債券的跌價情況,不過,這項金管會近年才新增的檢視指標,根據法令明定,要「連續看兩期」(每半年一期),部分公司6月底的確會跌破3%,但還得再看12月底的那一次。
淨值比看最近兩期,代表金管會有很大裁量權,壽險業者表示,從金管會督促壽險公會發布新聞稿澄清外界疑慮,以及保險局在例行記者會上的多次說明,業者都感受到監理機關的體貼。
金管會強調壽險業的淨值下降,主因我國2026年才要接軌IFRS 17,壽險公司的資產面已經按市價評價、反映升息之跌價,但是負債面還沒有按市價評價。換言之,如果負債面也按接軌IFRS17後反映升息之跌價,壽險公司的資產與負債一起縮水,淨值就不會縮得那麼厲害。<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