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我國於1998年、2005年、2009年、2014年召開過四次全國能源會議。從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與馬英九總統都辦過,首次為李登輝總統任內,因應京都議定書簽署後的國際減碳趨勢;第二次,為陳水扁總統期間,著重減碳與非核議題。
至於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為馬英九總統首任任期時召開,會議主軸減碳議題;第四次也是在馬任內,因應核四封存後,探討產業用電、再生能源成長與合理電價等議題。
303大停電讓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率先喊話,認為能源問題非經濟部、台電單獨可以解決,須有跨部會的指揮官,並籲召開能源會議;工總也喊出要在半年內提出產業對政府改善能源政策的建言書。面對產業界建言,政府看來是「冷處理」。
台灣從2016年就存有跨部會的「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組織成員橫跨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等13個部會,但成員多屬官派,可想而知就成為政府能源政策的「啦啦隊」。
本次停電可歸責為區域電力不均及台灣電網老舊兩大結構問題。電網計畫寸步難行或許可解是遇上地方反彈,但北部電力不均,須仰賴「南電北送」,追根究柢就是兩次政治凌駕電力專業的後果。
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一紙命令,就停掉深澳電廠;2021年經濟部為迎合環團訴求,推翻長期擁護方案,改採三接外推方案,讓大潭電廠新增機組遲了二年才能供電;換言之,北區供電問題在2025年前基本無解。
假如政府對產業建言持續馬耳東風,能源政策持續「鐵板一塊」,不願隨著情勢改進 ,那就算再開個跨部會單位、再辦次能源會議終究只會淪為「疊床架屋」跟「大拜拜」罷了。<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