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6月8日召開110年度太陽光電FIT審定會,由副局長李君禮主持,針對計算公式及使用參數聽取業界的意見,VPC及區域加成為兩大討論重點。FIT上路至今10年,今年也是太陽光電業最艱困的1年,諸多不利因素同時發生,可能終結過去FIT逐年下調的走勢;疫情以及原物料大漲,迫使FIT有大幅修正的必要。
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在會議發言指出,業界期待明年FIT反映今年成本上升。以目前原料成本比案場規劃時高出二至三成來看,EPC及投資人已陷入「做一場、賠一場」的困境,業者甚至主張,下半年的併網電價就應即時合理反應,呼聲四起。
果真如此,將創下FIT「一年兩價」的首例。副理事長施維政也表示,FIT不宜年年變動,如果改為每3年檢討一次,便於預估成本與獲利,有利穩定投資。首席副理事長廖禎松補充說明,原料短缺及上漲,拖延採購及完工,疫情對施工也造成嚴重影響;學校停課改為在家遠距教學,與系統併網時無法停電,造成併網塞車。工程進行難以避免群聚,施工及維運人員應列為疫苗優先施打。
蔡宗融表示,土地及屋頂的租金和回饋金,以及未來台電在建置饋線系統時,加強電網的均化成本每KW繳交台電1,400元及2,100元的輸配電費用,業界咸認為應列入系統建置的期初成本,這是真實發生的成本,但3年來公會年年反映,都未獲得採納,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此外,公共工程的發包預算會隨著物價指數調整,應適用在太陽光電。國家電力建設本應由政府出資,如今太陽光電由業者投資,沒有不比照的理由,期望明年就能納入。
業界關心的模組VPC議題,蔡宗融反映業界心聲指出,VPC模組享有躉購費率加成優惠,模組製造商有義務協助政府達成政策目標。為避免模組供應失序影響安裝量達標,宜儘速建立VPC模組廠商供貨之信用評鑑管理制度,確保健康穩健的市場環境。國內不到10家模組廠,合計產量僅2GW,邁向2025年、20GW目標時,可能供給不及市場需求,有必要進一步鬆綁進口模組,補足缺口,並形成良性競爭。<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