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氣候變遷已成企業經營管理重大課題,低碳轉型也成為企業降低氣候風險關鍵策略。
淨零排放永續發展
他補充,從企業視角來看氣候變遷,以台灣現況來說,水電雙缺可能成為長期問題,勢必限制企業成長力道;至於低碳轉型,全球多國已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也將對國內企業形成挑戰與壓力。
不論是從國際間對企業要求供應鏈管理、政府法律限制、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面向,企業碳管理已經成為永續發展的驅動力,「綠電推動綠色供應鏈」更成為企業減碳的成敗關鍵。
企業推動碳管理有三部曲。朱志洋指出,第一步是碳盤查與設定減碳目標。多數標竿企業碳盤查後,進行足跡計算,並分析供應鏈碳排來源比,由此設定絕對減量目標、設定再生能源使用比率,頂尖標竿企業以淨零碳排、100%再生能源為目標。
第二步是減碳策略,主要以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為基本策略。發展自有現地再生能源的優勢逐漸受到重視,標竿企業多持續投入再生能源建設。
碳有價化亦為促進減碳投資的驅動力,以協助建立減碳財務機制。
第三步是擴大減碳影響力,包括:與地方政府合作投入再生能源的開發、能源效率提升等計畫;發展因應氣候變遷ICT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減碳;要求供應鏈揭露碳排並設立減碳目標,進而合作「價值鏈減碳」。
朱志洋說,企業決定減碳量之後,依據此目標進行策略布局,可採行策略包括排碳抵減、碳管理、投資減碳、及科技創新等。
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碳抵減是指購買碳額度或碳權來抵減排放量;碳管理則是導入能源管理系統、改變員工行為與製程等;投資則包括高效能設備與製程投資、與綠能投資;科技創新則是指產品或服務應用的低碳創新、低碳技術與製程等。
在設定減碳路徑藍圖,朱志洋表示,企業思考整合各部門減碳工作設計系統化路徑藍圖,尤其要從能源部門推動轉型,並改善能源使用效率,甚至參與綠能商機,如電動車、智慧電力、儲能電池和綠色能源市場,進入全球新供應鏈,使企業成為新的綠色品牌。
國內不少企業有減碳藍圖,如台積電、台達電等七家公司已經加入RE100,致力於2050年之前要達到百分百使用綠電的目標。RE100是由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CDP)共同成立的企業及非營利機構自願性協同組織,加入的成員必須公開承諾在全球達成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及時程。
朱志洋表示,台灣是個出口導向經濟體,不只蘋果等品牌商要求供應鏈廠商使用綠電,未來產品外銷歐美等國家,將會被要求使用綠電,就算可以出口也會被要求繳碳稅,企業若不致力於低碳轉型,恐怕會減少國際競爭力。而國際間認可綠電須包含:一、再生能源憑證;二是從新設備產生、完整流程被檢核;三是產品銷售須具備完整的透明度與準確性。
由此可知,綠色電力將成為未來台灣產業必備的競爭力,國內中小企業必須加緊迎頭趕上!<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