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生全台大規模輪流限電,原因雖是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所致,影響400萬用戶,但是背後反映的恐怕更嚴肅的電網脆弱、供電不足、以及整個電力系統的脆弱。
昨日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全台大停電,除了凸顯電網脆弱外,儘管如官方所稱,昨日備轉容量率仍有10%,但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興達電廠共有四部機組跳脫,跳脫機組裝置容量約不到200萬瓩,占尖峰發電量3,800萬瓩不到5%,占比這麼低竟會導致大停電,背後真正關鍵恐怕是電源仍有所不足,代表10%備轉容量仍然不足以使電力系統維持正常運轉。
其次,昨日跳脫200萬瓩,限電的量達300萬瓩,差別就是太陽光電。太陽光電發電在中午達到高峰後,隨著太陽下山而逐漸減少,晚上用電增加,因此輪流限電量多出100萬瓩,必須要調配供需。
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截至目前,再生能源占比約5.6%,太陽光電占比約1%至2%,2025年整個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0%;而再生能源隨著風力、太陽發電,會出現很大落差,傳統電源要配合再生能源的進場與退場,備用容量率必須要更高,才能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作。
更嚴肅地來看,昨日限電的背後,長期電力不足,可能是更大問題。首先是,再生能源占比目前僅5.6%,至2025年要提升到20%,中間有14%差距,要如期達標非常困難。
其次,在蔡政府能源轉型規畫,天然氣發電占比要從目前35%提升到50%,也會非常困難。寄望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觀潭案,因為外推1.5公里,將較原期程晚2.5年完工,這段期間至少也差了4%備用容量率。台中港擴充接收站、協和電廠改為天然氣接收站等計畫,原訂2025年要完工,現在仍未通過環評,可預見,天然氣接收站沒有如期完工,未來勢必缺電。
再看需求面,我國用電需求愈來大。根據經濟部預測,在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時,預測2017年至2025年用電量平均成長率為1.37%;後來預測2019年至2025年用電平均成長率則下修至1.24%;經濟部日前最新公布2020年用電量成長率為2.1%,並預測2021年至2025年平均用電量成長率為2.5%。
換言之,在美中對抗及疫後經濟,全球供應鏈重組中,隨著台商回台、半導體陸續加碼投資等,未來用電量成長率是先前預測的二倍,供電必須愈來愈多。但實際供給面上,一方面天然氣、再生能源很可能供應不上來,而核一廠、核二廠又要除疫。目前核電占比達11%,但是2023年核二廠2號機、核三廠的1號機除疫,備用容量率還會因此再減少,如此情況下,怎會不缺電?蔡政府須認真思考,讓部分電廠能夠延役,除了持續供電外,也確保不會增加碳排。
電網脆弱也值得關注,主要是因為長期區域供應不平衡所致,南電北送可靠的供電也只有300萬瓩,而台電現有南北四條迴路若有鐵塔倒塌也容易造成事故,而引發大停電。未來再生能源暴量成長,突然隨著風力或太陽光而同時大量啟動、或是大量退場,都會直接衝擊電網穩定與安全,這恐怕是電網安全更嚴峻挑戰。
從2017年的815停電、到昨日513停電,前者主因雖是燃氣電廠人為疏失,後者是匯流排故障,但都反映出台灣供電系統的脆弱;若無法穩定供電,勢將衝擊民間投資信心,也會衝擊民意支持。蔡政府惟有務實調整能源轉型策略及步伐,才可能在2025年給台灣穩定、安全的電力系統。<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