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拿超過40%的國外投資額度,難如上青天。金管會2020年只核准一家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額度可超過40%,即台灣人壽獲准拉高到43%,2019年也只核准一家,即元大人壽可從40%拉高到42%。
據保險局最新統計,到8月底壽險業國外投資金額約新台幣18兆4,763億元,占可運用資金的66%,但若扣除不計入國外投資額度的外幣傳統保單,則剩下12.89兆元,約占46%,其中國際板債券有3.9兆多元,真正計入保險法45%的國外投資只有約9兆元,占比32%,保險局表示「還有極大的投資空間」。
國外投資額度為何珍貴?舉例來說,上兆元壽險公司,多1%海外投資額度,就是多100億元以上資金,可從投資國內公債的0.4%,轉為投資國外公債到少0.8%以上,更多是投資國外公司債、金融債,現在都有3%以上,一年至少多出2∼3億元的利息收入,資產規模愈大的壽險公司,影響愈大。
據保險局統計,從2007年國外投資從35%拉高到45%以來,只有四家壽險公司取得國外投資最高上限45%,即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多年來獲准超過40%,但還不能到45%,亦只有四家公司,即新光人壽可到43%、全球人壽43%,及近二年才拿到的元大人壽、台灣人壽。
由於外界批評錢流海外,保險局近年對超過40%的投資額度,幾乎是斤斤計較,大部分公司一次只能獲准拿到1∼3個百分點,但40%以下的投資額度一次都是給5個百分點。
要破40%的公司必須要建置內部風險模型、RBC要達250%以上,及二年內沒有被金管會重罰,因為很難才能獲准提高額度,所以新光人壽近期因為投資流程及決策重大疏失,被金管會處罰國外投資上限由43%降到39%,才會被壽險市場認為是很嚴重的處罰。
保險局也表示,2019年開始限制國際板加計國外投資,不得逾已獲准國外投資上限的145%,即最高不逾資金的65.25%,目前已無任何一家壽險公司「超限」,也就是所有公司可自由投資國際板債券。<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