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股市近期以陸股表現最驚艷,今年來表現最佳的則是深圳綜合指數上漲31.0%。由於中國融資政策鬆綁,吸引一般投資人參與股市,資金推升陸股漲勢,連帶投信發行的11檔原型中國ETF今年全數正報酬,平均17.7%。法人表示,陸股中長期評價面相對低檔,加上北上資金持續流入,中小板表現更活躍,後市表現可期,投資人可透過相關基金或連結中小板指數的ETF切入。
群益投信表示,中小板指數成分股中,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占比約45.4%,高於預期。中小板成分股中原物料、可選消費、工業的占比約四成,在現階段供給側改革為投資主線趨勢下,也可望受惠,因此對陸股中小板後市看好。
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深中小指數相較於滬深300等大型板塊指數,中國一般投資人參與度較高,是推升深中小指數表現的重要因素。
2019年8月大陸證監會「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出台,對券商兩融業務三方面進行鬆綁,並先後五次下調轉融資費率。2020年7月,中證金融取消券商轉融通業務保證金提取比例限制等措施,再次鬆綁。
根據歷史經驗,2014下半年起陸股出現大多頭,主因官方鼓勵一般投資人參與股市,追漲效應出現,呈現又急又猛的大牛市。目前在融資政策鬆綁政策推動下,深中小指數走勢也產生結構性改變,預期2014年下半年的行情有望再次出現。
整體而言,受惠中國融資解放政策,深中小指數走勢轉為動能趨動,投資人應把握投資契機。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港交所宣布推出SPSA集中管理服務,這是包括MSCI在內國際指數公司考慮進一步提高A股納入權重因數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為未來吸引更多外資機構參與A股夯實基礎。受經濟繼續恢復及總體流動性局部不再繼續寬鬆等影響,下半年貨幣政策可能不會比上半年更寬鬆,但財政擴張有望落地,股市資金仍偏活躍。<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