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資產市場,投資人無差別拋售後重新審視遭錯殺資產。從統計看來,近期資金已重回特別股市場,激勵特別股快速反彈,速度居主要固定收益資產之冠。
投信法人表示,特別股同時擁有股票與債券特性,在市場多頭時有機會獲取資本利得,空頭期間波動又明顯低於股市,進可攻、退可守,特別適合穩健型投資人。
群益投信表示,特別股雖具備高信評的防禦特性,但在前一陣子市場面臨流動性問題時,也難逃池魚之殃,尤其以流動性最佳的特別股ETF遭拋售力道最重。不過,在聯準會宣布多項市場流動性支持措施後,特別股同步受惠。
截至4月24日,特別股ETF自2月中高點累積跌幅已收窄,統計已收復65%跌幅,速度勝過同期間的全球股49.2%、投資等級債58.8%、高收債44.2%、新興債25.6%,居主要固定收益產之冠。待疫情趨穩後,具有高殖利率和低波動特性的特別股更具投資效益,投資人不妨留意投資契機。
柏瑞投信表示,全球多個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已經見頂,並開始放寬居家限令和重啟經濟活動,為市場帶來樂觀氣氛。近期在金融市場流動性趨穩後,特別股資金流出的情況也逐漸回穩,預料若疫情持續緩和,未來可望帶動另一波長期的資金穩定流進特別股,後市還有行情可期。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經濟數據為落後指標,建議不須過度解讀可預見的疲弱經濟數據,應聚焦疫情及藥品發展階段。在恐慌性拋售潮後,許多特別股的市場價格相對於票面價格呈現折價,整體銀行業獲利雖將明顯下修,但預期不會對特別股的股利發放造成太大影響,仍相對看好體質穩健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現金流量能見度比較高的公用事業。
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表示,雖然近期全球金融市場都維持彈升格局,但觀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維持低檔整理,顯示整體市場仍偏謹慎。不過,全球央行大規模的寬鬆政策仍支撐了特別股的表現。<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