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場充斥著各種不確定性,全球金融市場第一季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許多股市表現都紛紛跌入負報酬,大陸仍將維持著強者恆強的態勢,統計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前五名表現依序為深圳綜合指數2.33%、NASDAQ指數-5.33%、上海綜合-6.94%、紐西蘭-9.1%、韓國-12.87%。
法人表示,陸股具長期投資價值,在現階段大中華股市價值低檔,且未有明確方向性的時候,建議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兼具逢低布局、分散投資風險的。
群益投信表示,統計過去十年,每年5月進場上證、深圳兩大股市定期定額,平均後一年各有6.53%、7.46%的報酬率,雖然陸股今年以來表現居全球之冠,不過中長期來看,目前仍處於相對低檔,外國機構法人(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仍持續挹注,為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標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月北上資金大舉流出678.73億人民幣,不過4月以來在疫情趨緩情況下,觀察包括深股通、滬股通的北上資金4月以來至23日止,單月已淨流入450.33億人民幣,也使得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呈現淨流入271.36億人民幣,資金行情有利陸股後市上漲。後市在大環境經濟表現持穩、企業獲利和改革政策等利多加下,表現可望延續。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張帆表示,大陸第一季首度繳出負成長成績,但股市幾乎毫無反應,主要是因為經濟數據欠佳已在市場預期中;其次,官方透過禁空令、資金面的支撐,形成政策拖底。整體而言,多數投資人更關心,未來經濟動能何時回溫。
張帆指出,大陸政府已解除封城管理,並開放旅遊景區,甚至延長接下來的五一假期,朝向全面復學、復工、復產的目標前進。短期來看,內需消費有機會逐步重啟,而出口外銷則要看歐美疫情發展而定。
長期而言,由於外商撤資、去全球化意識抬頭,預料疫情過後,大陸將面臨相當大的壓力,經濟轉型勢在必行,除了一面提升科技實力來帶動產業升級,也要擴大內需市場,滿足供給,將刺激互聯網、創新醫療、新能源、物聯網等行業發展,也是未來投資布局的焦點。<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