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春以來,全球股市受美伊地緣政治風險衝擊而震盪,但中國股市表現卻一枝獨秀,連帶著投信發行的相關中國股票ETF績效也水漲船高。統計近一周ETF表現,前十名就有七檔是中國ETF。
市場法人表示,長期來看,陸股擁有國際資金持續加持,中小板表現更活躍,後市表現可期,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相關基金或連結指數的ETF布局,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投信表示,投資ETF的優點在於投資組合透明,只要看好指數發展即可參與,且投資人也省去許多麻煩,特別適合希望看對大盤趨勢就能參與獲利,不用煩惱該選那一支股票,也不用費心考慮要投那一檔基金,只要看好未來行情走勢,都是投資良機。
深圳中小板指數成分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占比約45.42%,高於市場預期,一般認為,在中國現階段以供給側改革為投資主線趨勢下,可望持續受惠。
群益深証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北上資金在今年三個交易日已淨流入人民幣178.63億元,市場預估今年股市增量資金超萬億,成交額高點將達萬億,從海外市場納入MSCI的歷史進程,外資占比將會明顯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仍在初級階段,外資可望長期持續單邊流入,資金行情有利陸股後市上漲。
展望後市,張菁惠表示,在大環境經濟表現持穩、企業獲利和改革政策等利多加持下,表現可望延續。整體來看,在中國經濟持穩、企業獲利持續改善,以及中小板指數成分股多為新興產業龍頭股,更受惠於中國政府改革政策的情況下,後續表現可期。
台新MSCI中國基金追蹤的是MSCI中國指數,為外資投資配置全中國市場的標竿。台新MSCI中國基金經理人王嘉豪表示,中國經濟逐漸加溫,12月官方製造業PMI持平為50.2,優於市場預期的50.1。
至於市場相當關注的庫存問題,從2016年這輪庫存周期已長達3.5年,預期去年第4季已啟動庫存回補潮,可望帶動PMI逐步走升,提供陸股下檔支撐,配合MSCI擴容的資金行情,以及中美雙方將於1月中旬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營造良好的市場氣氛,陸股後市補漲空間看好,可望帶動相關ETF的漲升行情。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