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本市場熱度再加溫,股民投資觀念與時俱進,新興金融商品更具吸引力,指數投資證券(ETN)今年4月30日正式掛牌,可望成為台股新秀,且ETN具有交易成本低、費用透明簡單、沒有追蹤誤差三大優勢,未來發展規模可期。
因應ETN新金融商品首度在台灣資本市場發行,工商時報與證交所、元大證券、富邦證券19日共同舉辦「2019台股大未來-ETN投資新趨勢」座談會,針對ETN的商品知識、市場面、通路面與ETF不同之處進行專題演講及趨勢對談,現場參與人次超過200人,投資人針對ETN新商品也踴躍提問。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指出,台灣金融市場持續向前邁步,主管機關開放證券商發行ETN新商品,首波發行共10檔,回顧首檔ETF發行時,整體規模僅有40億元,但是經過16年時間發展,ETF規模已有成長百倍,今年為「ETN」元年,預期在國人投資觀念與時俱進之下,未來ETN將成為民眾資產池的重要商品。
元大證券金融交易部資深協理許翠珊表示,ETN可以視為券商發行的ETF,由發行商負責造市、報價義務,其最大特色在於沒有追蹤誤差,由發行商承諾給予投資人連結指數報酬,此外,ETN屬於有價證券,與股票交易機制相近,交易稅為0.1%,但不同的是,ETN有到期日,最長發行期間可達20年。
富邦證券資深副總吳仁傑指出,目前發行10檔ETN都採取不配息,相對減輕股利稅負,他強調,不配息不代表投資會因此受到損害,發行商會根據成分股依權重再投資,具有複利概念,且ETN發行價都不超過20元,投資上相對的親民,能夠以較少投入金額投資多樣化的指數。
整體而言,ETN投資上費用透明簡單,除了投資手續費外無內扣費用,沒有追蹤誤差,以及投資成本較低三大優勢,加上目前發行方向包含台股、陸股及電子、高股息四大概念,適合被動投資、長期投資、不想選股、領息的投資族群。<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