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除可添加至食品外,也能協助藥物成型,經濟價值高。台糖從廢棄牡蠣殼從中提煉碳酸鈣再利用,結合工研院生醫所的技術後,原本每公斤10幾塊的銷售價格可上看500元。未來有望取代進口藥物賦形劑原料,協助產業升級轉型、開啟循環大商機。
台灣90%以上的能源、肥料及飼料,及60%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循環經濟」是兼顧經濟與環境的發展模式,帶給台灣經濟翻轉的契機。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過去大量生產,形成生產過剩等問題,現在是處於活用過去積累的時代,須從源頭思考循環經濟,以及從累積的城市垃圾中發掘重回產業循環的機會。工研院積極投入循環經濟科技研發,今年8月1日設立「循環經濟策略辦公室」,期以跨領域研發優勢,協助產業邁向循環經濟新藍海。
彭裕民表示,工研院和台糖將投注更多資源在:生技園區建置、沼氣發電、冷鏈物流、生醫科技、資源循環、綠能節電等循環經濟重要議題。
彭裕民舉目前生技園區中,進行建廠示範的牡蠣殼碳酸鈣提煉為例指出,碳酸鈣用途廣泛,除了添加至食品外,也是藥品賦形劑原料之一,協助藥物成型;倘若能將臺灣西部沿海常見堆置於路邊的廢棄牡蠣殼進一步從中提煉碳酸鈣再利用,不但從毫無價值廢棄物,翻轉到每公斤銷售價格上看500元,發展至一定規模後,未來將可望因此取代進口藥物賦形劑原料。
Researchand Markets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賦形劑市場預估約1,920億元,以年複合成長率5.9%推算,2023年將達2,559億元。若以IEK consulting 報告中碳酸鈣佔整體賦形劑市場5%計算,估計2023年碳酸鈣市場將達129億元。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