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期貨交易所實施夜盤交易以來,大幅活絡期貨市場,台股近一年受惠史上最長萬點行情,價量表現大為提升。隨著全球市場加速變遷,投資需求積極擴張,如何維繫交易能量並開創新道路,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由經濟日報與期交所主辦、兆豐銀行協辦的「2018前瞻新資本市場─新金融.新商品.新投資論壇」,將於7月3日登場,邀集國內外金融、證券、期貨界專家,探討台灣資本市場發展。
論壇特別安排主題座談,將由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陳錦稷主持,以「前瞻資本市場新趨勢」為題,邀請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劉連煜、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及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與談,共同把脈台灣市場環境,交流新時代的發展模式與新商品潮流。
劉連煜表示,期交所去年5月實施夜盤交易,今年來平均占日盤交易比重已達兩成。近期期交所規劃7月初推出首檔原油商品-布蘭特原油期貨,將同步加掛夜盤商品,屆時夜盤可交易商品將擴大到17項,提供更多避險管道。
期交所確立「三足鼎立」策略,除原有主力商品-國內股價指數類商品,並積極發展匯率類及國際板-國外股價指數類商品。原油等商品類期貨是第四大支柱,進一步健全國內期市架構。
台灣證券交易所也致力擴大金融商品開發,在期貨連結商品,已合作推出台股槓桿與反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也支持業界善用海外期貨發展石油、黃金、美元、日圓、債券等商品及匯率類ETF,嘉惠期市與ETF蓬勃。
5月證交所並響應政策開放券商發行連結台指期的期貨型權證,相對傳統指數型權證,參與行情有更貼近指數報酬的投資工具。
葉銀華指出,當前金融市場開拓出跨市場、全天候交易與商品多元化三趨勢,台灣期市夜盤上線,即大大提升期現貨交易吸引力,未來如能持續發展商品滿足風險趨避、價格發現需求,創造良好流動性,有利台灣與鄰近韓港,乃至全球市場競爭。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