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劉連煜昨(13)日表示,台灣期貨市場近幾年來呈現多元化面貌,不僅有國內股價指數類期貨與選擇權,還可見到匯率類期貨與選擇權,以及以新台幣計價的國外股價指數期貨,期交所預計7月初再推出原油期貨,為台灣期貨市場再添生力軍。
經濟日報與期貨交易所主辦、兆豐銀行協辦的「2018前瞻新資本市場─新金融.新商品.新投資論壇」,將於7月3日登場,邀請國內外金融、證券、期貨界專家,共同探討台灣資本市場未來應如何發展,並掌握經濟新模式。劉連煜將致詞並參與座談。
劉連煜指出,去年5月上線的夜盤交易,今年以來平均占日盤交易比重已逾兩成。在交易人已熟知夜盤運用下,期交所決定在原油期貨上市當天,加掛夜盤交易商品,包括新上市的原油期貨,及美元計價、新台幣計價兩項黃金期貨商品,以及黃金選擇權。屆時夜盤可交易商品將自目前的13項,一舉增加至17項。
這是期交所依據商品發展策略主軸所推動。期交所近年來先依據「三足鼎立」策略,擘劃商品發展藍圖,在既有主力商品-國內股價指數類商品之外,積極發展匯率類及國際板-國外股價指數類等兩類商品。今年則在前述的三類商品發展基礎之上,拓展第四大支柱──即原油、黃金等標的的商品類期貨。
劉連煜指出,原油為經濟發展之重要資源,石油衍生之相關產品,亦與民眾的食衣住行息息相關,油價向來為民生關切之議題。
因此期交所為提供交易人多元避險投資管道,將於7月初推出首檔原油商品──布侖特原油期貨。
此項商品是取得洲際歐洲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授權,採新台幣計價,交易人可直接以新台幣之保證金進行交易,無需換匯,另交易時間涵蓋國際原油市場波動時段,方便交易人進行風險控管與部位調整。
另外,由於黃金為24小時交易之商品,其價格主要波動時段為歐美主要交易時段,而我國黃金價格亦多參考國際金價,為利交易人可於國際金價大幅波動時,及時調整部位因應。期交所亦規劃於原油期貨上市當日將黃金期貨、新台幣計價黃金期貨及黃金選擇權納入夜盤交易。
劉連煜強調,期交所在國內股價指數類、匯率類、國外股價指數類及商品類等商品帶動下,成長可期,並將持續關注全球經濟發展及國際交易所發展趨勢,從中尋找期交所下一步發展利基,並壯大台灣資本市場。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