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期貨交易所昨(31)日連舉辦兩場國際論壇及研討會,將各界菁英齊聚一堂,包括德國、美國、台灣、日本及香港等交易所及業界代表,從各方觀點,精闢探討臺灣、亞太地區及全球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
昨天上午場之「2018臺灣期貨論壇—創新與國際接軌」聚焦於「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之國際趨勢」及「交易所如何從國際合作,拓展巿場發展商機」。
下午期交所則與美國期貨業協會(FIA)合辦「FIA臺灣衍生性商品市場發展研討會」,探討「商品市場發展趨勢—機遇與挑戰」及「金融科技與創新將如何形塑市場的未來」。
兩場論壇及研討會,計有來自國內外交易所、期貨商、證券商、銀行、投資顧問公司、基金公司及資訊公司等近300位業界人士及投資人參加,盛況空前,座無虛席。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亦蒞臨致詞,除肯定期交所在接軌國際的用心及努力外,更期許金融市場商品之多元化發展。
黃天牧說,主管機關支持金融科技創新,如預計今年度啟用的「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將作為國內監理沙盒的前置實驗場域,積極打造金融創新平台。
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表示,期交所亦於去年成立數位商業小組(FinTech team),研究國際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及交易所之相關應用。
此外,近年來戮力推動各項新商品及新制度,除今年1月掛牌之英鎊兌美元及澳幣兌美元匯率期貨,現正規劃上市那斯達克指數期貨及市場殷切期盼的原油期貨,以開啟臺灣交易人投資國際市場之新管道。
劉連煜並指出,期交法修正案已經送至行政院審議,待送立法院審查通過後,即可賦予期交所從事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的法源基礎。
屆時期交所將就何種店頭衍生性商品優先推動集中結算、強制與自願集中結算的商品等,與主管機關及業者討論,另外將投入建置資訊系統,成立專責單位處理此項業務。
2008年金融風暴後,店頭衍生性商品交易透明度已成為政府金融監管的重要議題,包括日本、美國、歐洲、香港等多個市場陸續推動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並多數從利率交換協定(IRS)及信用違約交換契約(CDS)等做起。
本次的論壇及研討會,並就交易所及市場參與者如何在國際趨勢及創新中找出發展的契機提出相關建言,與會者均表受惠良多,對於本次活動再度給予高度肯定,並相約來年台北再見。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