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最早投入再生能源事業的先行者,王雲怡的人生經歷可以 說是「堅持,終將成就不凡」的最佳寫照。這一路走來,機運加上自 身的努力與堅持,造就了她今日不凡的成就。
行經濱海公路時,不時能看到一支支風機矗立在海邊,迎風轉動著 ,這樣的光景在10多年前恐怕是難以想像。當年王雲怡投入再生能源 事業時,台灣還是「再生能源荒漠」,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剛開始規畫 ,不難想像當初的篳路藍縷。
要當拓荒者並不容易,再生能源事業要有獲利,仰賴的是設施併聯 後穩定產生的電力,在當時法規不完善、首張籌設許可不知何時能拿 到情況下,支撐王雲怡一路走下去的動力是:深信在做「對的事情」 。
言談中她笑著說,剛開始真的不斷碰壁,但是想說至少要撐到第一 座風場蓋起來。結果,一撐就是6年,才催生了第一座陸域風場。
投入再生能源產業前,王雲怡曾是主跑黨政的記者,任職TVBS、亞 洲週刊、新新聞等媒體。成為資深記者後,她覺得媒體無法改變現狀 ,「當記者好像在狗吠火車,在旁邊汪汪叫,但火車繼續跑。」因此 ,當了記者十年,她開始思考轉型。
這一路上,王雲怡多虧有貴人相助,因為先生的介紹,她認識當時 英華威總經理馬維麟,若是沒有馬維麟提拔她到英華威擔任副總,她 不會進入再生能源產業。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她一路秉持著「若國外技術上可行,為 何台灣不行?」的信念,引進國外最新資訊,幫助台電解決陸域風電 併網問題,也幫政府催生出台灣第一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借風 使力十餘載。
這次wpd獲得遴選第一的結果可說跌破眾人眼鏡,相較其他同業, wpd規模較小,就連她在德國的同事遴選前也不看好會奪下第一名。
「應該是因團隊已經在台灣耕耘10多年,獲得遴選委員信賴,加上 德國母公司對台灣團隊的充分授權」,她謙虛地將遴選成功歸諸「幸 運、好運」,但她沒說的是,這個深耕台灣10多年團隊的靈魂人物, 就是她自己。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