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庭要配電系統全面升級因應太陽能併網、智慧電表、儲能設備等新興應用
「心穩,很多事情能看得更細。台電現正面臨轉型期,我希望帶著同仁一起面對公司的轉型之路」。年近耳順之年的王耀庭,在台電面對能源轉型劇變之際,成為台電新任副總經理,未來6年,他要和台電同仁一起讓全台配電系統全面升級,更要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給同仁安定感。
今年2月王耀庭從配電處長擢升為副總,主管台電業務與配電系統,未來太陽能併網、智慧電表、儲能設備等新興應用接踵而來,能否逐步到位,都需要仰賴他的運籌帷幄。
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如何讓整個電力系統維持動態平衡,取決於供需兩面的掌握度。
王耀庭笑著回憶,大學時覺得能夠掌控這樣龐大的系統是件很酷的事,不同於電機系同學多選擇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通訊領域,他最愛的反而是相對冷僻的電力領域,之後進入台電,一路從基層做起。
配電系統是王耀庭最熟悉的領域,在整個電力系統中,配電系統處於最末端,就是像是人體的微血管、支動脈,但是,配電系統的狀態卻關乎到每一度電,能否確實送到每一戶家庭;雖然不顯眼,但卻不可或缺。
現在全台300萬根電線桿、135萬個變壓器全都由王耀庭負責掌握,他堅定地說,離退休還有6年,首先要把計有設備升級,變電所設備全數改成室內密閉式;另外,隨著綠能發展,要加速推動儲能設備;最後,要加速智慧電網興建,幫助台電轉型為能源資訊公司。
掌握全台數以百萬的配電設施可不容易,尤其是台電未來3年將面臨退休潮,減少10%人力。王耀庭接任副總後,引進科學化的管理訓練方式,盼縮短新進人員的學習曲線。
他笑著說,現場設備維護他有兩個法寶,一是維修同仁每半年到現場,利用紅外線攝錄影像檢視設備溫度,若儀器顯示設備溫度過高,就進行更換;其二,建立數據庫,從過往各地區配電設備歷史資料中,分析出設備應更換年限,接近使用年限時就主動更換。
現在,他更引進無人機、AR等最新科技,讓人員訓練、現場檢測更有效率,「規劃、現場搶修技術人員平均要3至5年養成才能獨當一面,我希望透過新科技讓訓練更有效率。」
隨著再生能源發展,台電未來面臨巨大挑戰。王耀庭指出,電力系統穩定,取決於頻率和電壓是否穩定,再生能源發電注入饋線後,造成線路端電壓上升,就可能影響家戶;台電將以金門為示範島,在各變電所加裝儲能設備,測試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近5成時,如何透過儲能設備穩定電壓,再逐步推回本島。
在這過程中智慧電表將扮演重要角色,王耀庭說,未來智慧電表安裝完成後,不僅家戶可立即掌握用電狀況,台電也能即時掌握各地區的設備狀況,做到停電主動偵測、立即搶修,另外,還能透過整體系統分析,掌握家戶用電狀況,擬定策略。
王耀庭指出,智慧電表是電網智慧化最重要基礎設備,智慧電表完成後,下一步就是在全台變壓器內安裝感應器,綜合判斷各地區的供電情形。除此之外,在用戶端也要調整,隨著電動車發展,用戶端可利用汰役電池當作發電設備,這部分需要與各公會討論如何整合。
至於節能部分,今年台電仍將推動「用戶群代表機制」(Aggregator)。去年得標廠商台灣安奈諾克(EnerNOC)並未達成每次抑低20萬瓩目標量,台電依合約解約,王耀庭指出,今年仍規劃推動「用戶群代表機制」,每次抑低20萬瓩為目標,廠商仍在尋找中。<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