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浪潮下的壽險行銷大不同,國內大型壽險公司的業務員通路現在都在拚行動投保,公司則以大數據分析作為後勤支援前線,南山人壽指出,篩選不同客群後再行銷,生產力增加6∼40倍;台壽則是挖出目標客群,再購率是一般客戶的2.5倍;中壽則表示主打保單的業績,會有3到6成來自系統推薦的客戶。
國內大型壽險公司都各自累積了數百萬名的客戶投保數據,再加上數十年的保單資訊,大家都在運用人工智慧(AI),自訂模組去進行大數據(BigData)分析,選出目標客群名單,交給業務人員去行銷,提高精準度。
而隨著行動投保發展,各公司必須有強大的雲端資料中心(Cloud)去儲存龐大的資料再高速運轉,隨時可提供業務員所需的保戶投保資訊、公司保單內容等,所以,現在壽險公司都在拚「A、B、C」。
擁有600萬保戶基礎的南山人壽去年底宣布會依照客戶年齡、性別、職業等基本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預先分析客戶在壽險、意外險、長期照護、重大(癌症)、住院醫療、手術醫療等六大保障所欠缺的保單進行精準行銷,建議業務員可拜訪的對象、應溝通的內容,依不同客群來行銷,生產力增加6到40倍之多。
台灣人壽則強調,今年聚焦「商品智慧化」、「分析模組化」、「需求客製化」三大主軸,不止保單結合科技,發展出如附智慧手表健走保單的個性化商品,再依大數據統計出建議模組,即時提供客製化建議,目前選出的客群再購率是一般客戶的2.5倍。
中國人壽同樣是運用大數據分析,依不同商品提供業務員建議客戶名單,如近1年主推的熱銷保單,建議業務員在既有客戶中先鎖定約1成的目標客戶,更精準的拜訪,事後也證明,保單中有3∼6成來自當初建議的客戶名單,代表成功率果然大幅增加。
富邦人壽則推出獲新型專利「CDM客戶動態管理平台」,提供業務員能記錄、整合應用客戶資料的管理系統,將客戶收入、嗜好、健康等資料產生模組分析結果,找出符合客戶傾向的單,今年平台將結合理財機器人,透過投資組合計量模型、內外部大數據分析等,要拉高業務員的行銷精準度。<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