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多元上市櫃條件漸露曙光,金管會與周邊單位力拚下半年公告實施上路,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輔導中就有300多家企業,這些公司可望因外在環境條件改變與內在經營受惠景氣復甦,優先適用新規定,加速邁向上市櫃的籌資之路。
為促進新創事業與中小型公司「百花齊放」,行政院帶領團隊端牛肉,金管會研議多元上市櫃鬆綁門檻,除納入「市值、淨值」為檢視規模的送件門檻之外,「無」獲利能力者,則可搭配「營收、現金流量」等,作為審查要件。
由於大方向已敲定,就剩細節數字與技術層面規畫訂定,推估多元上市櫃方案,最快可望第2季底出爐,下半年公告實施上路。證券承銷商也無一不加緊步伐,希望趁大環境與行情熱燒之際,引導企業籌資,加速擴展市占與提升績效。
承銷業者展望2018年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企業可望因為產業景氣復甦,產品獲得新應用發展,加上外在籌資環境的改良與友善態度,多元上市櫃法規鬆綁,有了證券商介入輔導,最後把體質調整好,順利邁向上市櫃之路。
一個近期市場關注案例,上周甫通過證交所審議的榮科(4989)上市案,過去深受供過於求、報價過低所苦,甚至撤銷興櫃、停止公開發行,終於去年因產能移轉電動汽車鋰電池,報價上漲,營運鹹魚翻身。
這些力拚上市櫃的輔導中企業,包含汎德永業汽車、凱勝綠能、南寶樹脂、詠昇電子、永虹先進材料、沅聖科技、復盛應用科技等。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申報輔導中」企業,上市櫃合計超過300件,其中不少企業掛在上面已經好多年,甚至即便登錄興櫃後,也已超過「須滿足在興櫃交易滿6個月」始得送件的條件。
專家分析其原因,包含像是因為前2年全球景氣低迷而產生虧損,潛在估值不斷被壓抑;資本額過低未符合上市送件門檻;無獲利能力的企業,如生醫股,因同類型產業企業發生弊案,社會氛圍的因噎廢食,往往被視為詐騙集團,興櫃交易一蹶不振;又或者原始股東寧願掛在興櫃,也不要上市櫃,否則將增加更多對外關係經營的成本等。<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