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三大行動支付品牌今年來台,再加上新種行動支付工具紛紛問世,推動國內行動支付交易金額步步攀升。金管會昨(12)日公布統計,截至10月底,國內行動支付總交易金額131.2億元,正式突破百億元大關。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就「金融科技(FinTech)現況應用與周邊發展」做專題報告,其書面報告中,共列舉金管會正在推動的九項金融科技應用,其中第一項既為「行動支付」。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共有九種行動支付類型,交易總金額131.2億元,突破百億元。金管會未公布個別行動支付類型的交易金額,但銀行業者認為,交易金額最大者應為今年3月底上線的Apple Pay。但銀行業者透露,Apple Pay如今也開始退燒。
九種行動支付類型分別為:TSM手機信用卡、HCE手機信用卡、國際代碼化手機信用卡(Apple Pay等)、行動X卡、QR Code行動支付、行動金融卡、NFC手機電子票證、電子支付機構(O2O)、行動收單(mPOS)。
除了手機結合信用卡的「手機信用卡」外,最近台北富邦銀行與悠遊卡也合作推出「手機電子票證」,為行動支付增添新的成員。金管會統計顯示,截至10月底,手機電子票證交易金額為5.2億元。
另一個非手機信用卡的行動支付類型為「電子支付機構」(O2O),即歐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出的行動支付工具,其模式為將錢儲值於虛擬的帳戶中,該帳戶與手機連結,用手機付款時,金額便從虛擬帳戶中扣除。截至10月底,該類型交易金額為7億元。
另外,財金公司與台灣行動支付公司已推出台灣Pay「金融卡」多元支付應用服務(即行動金融卡),可運用於購物、轉帳、繳費稅、提款等功能,截至10月底止,金融卡可提供消費購物商家數達6.7萬家。
金管會表示,國內已有16萬多台感應式信用卡刷卡機,占全體信用卡端末設備50%,可提供發展感應式電子交易的有利環境。
金管會已於今年7月成立「提升電子化支付比 率推動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各有關部會、公會、周邊單位及信用卡國際組織等。政策推動方向分為法規滾動檢討、發展多元化支付工具、拓展通路運用等三大主軸。<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