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及電動車意外事件頻傳,多肇因於內建的鋰電池安全疑慮。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材化所所長彭裕民、組長潘金平帶領團隊從2004年起即投入開發防止電池爆炸的STOBA鋰電池。
歷經五年研發,打敗上千個競爭對手,STOBA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獎(R&D100 Awards),更將技術移轉給能元、有量、喬信及日本三井化學,現在已應用在電動機車、緊急電源上,成為台灣電池廠商打入國際市場新利器。
這項技術緣起於客戶請求協助開發新材料解決鋰電池電解液滲漏的問題,過程中意外發現加入先前研發出來的STOBA材料後,電池不易爆炸。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材化所所長彭裕民堅持、及組長潘金平帶領下,團隊終於發現STOBA的蛛網結構,會在高溫下形成一層薄膜,將短路的電路封住,使電子無法再流動而阻止電池繼續升溫。潘金平形容:「就好像奈米級的保險絲一樣」。
這個防止鋰電池爆炸的秘密,不僅在2009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殊榮,也技轉給能元、有量、精極、興能等公司。<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