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檢查局對壽險業「無活絡市場」部位開單,認為有操縱損益嫌疑,但保險局討論近半年,卻發現無法可管,昨(7)日正式發函要求保險業者訂「接軌計畫」,即未來國際新的會計準則若上路,各公司要確保接軌沒有問題。
現行壽險業國內外投資逾新台幣14兆元的有價證券,有近50%是放在「無活絡市場」項下,即價格變化不影響損益及淨值,又可視時機隨時出售,被壽險業認為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項目,不像「交易目的」的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損益,「備供出售」則是影響淨值,放在「持有到期」則不能隨便出售。
加上近年債券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壽險業於是將大量債券放進無活絡市場,若以2015年9月底,壽險無活絡部位達6.8兆元來看,近三年爆增4.2兆元,且部位持續增加中,去年底可能已逼近7兆元;檢查局在金檢時即發現「無活絡市場」部位快速增加,有些連公債都在無活絡市場項下,壽險業者有規避評價、操縱損益的嫌疑,要求保險局嚴管。
保險局與壽險公會討論多時,原本要嚴格訂定無活絡市場的定義,亦或限制各公司不能再增加無活絡的規模,主要是國際會計9號公報未來若上路,即沒有無活絡項目,只剩下嚴格定義的攤銷後成本,若業者無活絡部位繼續增大,未來擔心接軌上有困難,一次大量衝擊淨值等。
但由於國際間暫訂2018年9號公報才會上路,且保險業者還可延到2020年再適用,最後保險局檢視後發現,不能限制壽險業者增加無活絡部位,這會違反現行會計公報精神,只能提醒業者要訂出接軌9號公報的計劃報董事會,且請會計師按季檢視公司的分類準備,保險局表示:「業者不要到2018年再說接軌有問題,這是不允許的!」
到去年9月底,無活絡部位最大是國泰人壽,有1.73兆元,其次是南山人壽的1.35兆元,新光人壽則有8,464億元,富邦人壽以7,832億元排第四大,壽險業者表示,目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查核時會要求,各國公債即便沒有交易量,也不宜放入無活絡市場,其他則視屬性分類。<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