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今年保險資本適足率(RBC)檢討初步定案,部分壽險業者感受「青天霹靂」,因為沒有盼到台股係數暫行措施,反而發現利率風險被加成,由原先加0.1倍拉高到0.3倍,各家壽險公司RBC減少9∼14個百分點不等,有公司年底增資效果「完全被吃掉」。
壽險公會與部分壽險公司7日火速前往保險局溝通,希望暫緩加碼C3利率風險,因為明年要首度公布各公司確切的RBC數字,大部分大型壽險公司,尤其金控下或上市公司,都希望能拉高到250∼300%以上,但目前試算結果,再加上年底台股若震盪,目前篤定自己能在300%以上的大型公司不到3家,而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新光人壽、全球人壽等應有250以上。
壽險業者今年原本還期待有台股暫行措施或逆景氣循環制度,但保發中心檢討後,建議金管會暫時不必採行,而今年下半年台股均價約8,400∼8,500點之間,保險局也評估應不必祭出暫行措施,除二家自救中的壽險公司外,其餘公司RBC應都有200%以上。
部分壽險今年即積極增資,如台銀人壽已完成55億元增資;中信金控年底前將增資台灣人壽120億元,兩家應都可在安全水位,甚至250%以上,而正在進行增資的三商美邦人壽原本預估增資17億元後,可增加RBC約10個百分點,但在C3風險及台股波動後,幾乎看不見增資效果。
先前爭取台股方案較積極的南山人壽則向保險局表示,C3風險無預警調整,公司來不及進行相關規劃,若年底無法達250%以上,恐影響明年相關業務及投資的申請,希望保險局能給一段緩衝期,明年再上路。
這次RBC亦對有用期交所掛牌、台灣50成份股占率在30%以上期貨避險的部分,准許扣抵50∼65%的台股部位,如用台灣50成份股占率逾70%的期貨避險,風險可扣65%,但壽險業表示,台股投資用國內期貨避險部位極小,能扣抵的數目極小,對RBC影響不到1個百分點,難以抵擋利率風險加碼的衝擊。
業者表示,保險局「殺了業者一個措手不及」,年底前來不及增資,只好趕快出售風險性資產,如係數高的台股部位,力爭RBC在相對安全水位。<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