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壽險業掀起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熱,據統計,今年累計已投資4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3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亦高居亞洲國家之冠。南山、新光、中國信託人壽等投資主管齊喊,明年繼續加碼。
最新消息指出,保險業正向金管會爭取提高對另類投資的投資上限,從現行的總資產2%提高至5%,以提高資金運用靈活度。
金管會自2008年開放保險業投資另類投資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成為壽險業投資新管道,初期並不興盛,但今年受到市場氣氛不佳影響,資金轉向投注私募股權基金。昨(2)在台北舉辦的台灣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論壇,特地在「如何實現私募股權投資的長期回報」座談場次,邀請業界相關主管分享經驗。
投資策略靈活的富邦金,旗下更是富邦人壽、富邦產險都加大投資私募股權力道,包括Blackstone、KKR都是口袋名單。以一檔Blackstone Capital Partners VI L.P.為例,富邦人壽、富邦產險合計投資便達約新台幣6.51億元。
國泰人壽也是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大戶,如周一公告投資Aleutian Fund 2, Ltd.,雖是初次投資該檔,但一出手就是2,000萬美元,超過新台幣6.5億元。
保險業對投資私募股權基金躍躍欲試,但還是面臨不少挑戰。壽險人士舉出五點,包括離主要投資市場較遠,難以掌握被投資標的資訊暢通;投資人才不足,還有待培養,惟可透過顧問公司協助;投資私募基金必須有長遠眼光,但主管不認同,不易執行。
第四點,主管機關不熟悉私募股權基金,規定保險公司必須RBC 達250%以上才可投資,但保險公司的RBC為浮動數據,雖有半年追蹤寬限期,但超過半年便須「調整」,常使保險公司被迫賣在最低點。
第五點,現行規定必須投資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主管機關合法註冊者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司、信評須達AA級以上等規定,均使挑選標的受限。<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