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台灣因應老年化社會,金管會除協助推動年金險,另一重點即是長期照護險,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28日表示,目前長照險投保率並不高,上半年總保費僅76億多元,占整體保費的0.5%左右,希望長照險新契約部分能儘速達到整體新契約保費的1%,即突破百億元。
事實上,上半年長照險76億多元中,新契約保費僅19億元,續期保費57.6億元左右,若以新契約保費占率來看,僅占0.3%,主要是壽險業者今年多數轉往「殘扶險」及「類長照險」,因為給付範圍及標準更明確,二類商品前9月新契約保費應近百億元。
長照險即是傳統依據六項三不能,即自行進食、沐浴、更衣、如廁、行動、就寢中,有三項無法自行動作,或是有痴呆等忘記人、時間及地點等情況,長照險保單就會給付,但因為保單給付條件與民眾認知的需要人照護,常有些差距,因此多年來銷售量並不大。
金管會期許長照計劃上路後,相關商業長照險給付標準也可比照政府的規定,屆時即可更為明確,且如同商業醫療險可彌補健保不足的地方,未來也希望商業長照險能搭配政府長照計劃,提供更完善的長照保障,因此王儷玲才表示,未來希望長照險保費能占到保費1%。
若以近年新契約保費來看,約要100億元,但今年前9月傳統長照新契約保費約20億元;若以總保費1%來看,約要270億元,今年全年可能有百億元,相對離目標較近。
但其實目前主要壽險公司今年以來熱銷殘扶險、類長照險,殘扶險即是以殘廢等級表來明確定義保單給付門檻,一旦確定重殘,保單也是採分期給付,與長照險有些類似,如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都各有16∼24億多億元的銷售量;至於類長看則是以特定疾病作為保單定期給付的標準,如阿茲海默、癌症等,也與長照險有些類似,被稱為類長照險,如中國人壽、富邦人壽銷售也不差。
目前僅南山人壽一家堅持只推長照險,但把殘廢等級等納入給付評估,前9月新契約保費也有11億元,整體業界前9月逾20億元,但估計類長照及殘扶險前9月新契約保費應近百億元,超越傳統長照險。<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