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技股自去年起迄今市值大幅修正,包括藥華藥在內,連指標性甚強的浩鼎、國內生技股自去年起迄今市值大幅修正,包括藥華藥在內,連指標性甚強的浩鼎、中裕等,都大幅回檔,堪稱生技版的大空頭時代;業界認為,投資人對新藥開發信心消退,加上證所稅影響,是兩大關鍵。
生技股近兩日大幅反彈,不少創新藥品開發公司反攻,櫃買生技隨著大盤連四漲,指數從近期谷底的120點,回到127點,周五雖氣勢見緩,但整體而言生技股仍頗受激勵。不過何時回到兩年前的榮景,業界關注。
除了藥華藥,還有台微體、智擎、安成藥等,但相較於去年生技股仍在高點時,價位仍相差甚大,業界都在問,為何生技股從投資寵兒變成「黑天鵝」?
當前證所稅規定,首度上市櫃的股票要課稅,興櫃賣出逾(含)百張也要課稅,未上市股票只要有賣就要課稅;業界指出,政府原意在鼓勵長期持有,以利企業籌資與長遠發展,但證所稅之實施讓股市籌資能力衰退。
由於首度上市櫃股票必須課稅,不少投資人在興櫃時就陸續出脫,但興櫃賣逾百張又要課稅;業界指出,繳稅前與地方稅捐單位核對買賣明細過程極為複雜,不少納稅義務人沒賣幾檔股票,卻花大半天時間糾纏在稅額計算,讓投資人望之生畏。<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