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自籌水源要求,台塑麥寮管理部昨(10)日表示,旗下六輕廠擬砸下約50億元,興建每日產水10萬噸的海水淡化(簡稱海淡)廠,待環評相關作業通過後,預計3年內完成設備組裝並試產,可望成為台灣最大規模海淡廠,也是民營企業在台灣本島首座海淡廠。
台塑集團首座10萬噸的海淡廠,未來主要供應包括台塑、台化、南亞及台塑化等六輕廠區的66家業者使用,藉以減少廠區未來在枯水期的缺水危機。
由於台塑六輕海淡廠的主要設備,計畫採購超過濾(UltraFiltration,簡稱UF)與逆滲透(RO)等設備,且統包標將採國際標,因而吸引包括以色列IDE海水淡化技術公司、新加坡Hyflus公司、日本三菱,及西班牙某大廠商等設備大廠,開始進行檯面下運作,計畫結合台灣相關業者,搶食台塑海淡廠採購設備和籌設商機。
台塑麥寮管理部指出,台灣已運轉的海淡廠,均位於離島的澎湖、金門及馬祖,目前每日產水規模都不大。台灣本島唯一的海淡廠,是台電核三廠的海淡廠,主要供應核三廠的蒸餾水;此外,經濟部水利署已在新竹設立海淡廠模廠,每日產水50噸,目前只在測試海淡水質或廠商試用階段。
目前台灣海淡廠規模,以上櫃公司千附實業在澎湖馬公烏崁海淡廠,每日產水1萬噸,最高可提高至1.5萬噸,居台灣海淡廠每日產水量之冠。
台塑認為,台灣迄今並無每日產水10萬噸的海淡廠營運實績,且環保署對海淡廠的放流水排放規定,是否可比照國外海淡廠的放流水排放做法,即「海淡水從哪裡來,放流水就直接排放回去」,關於這點,台塑還要與環保署溝通。
全案若明年2月前,可完成環評相關作業,台塑預計3年內,可完成海淡廠設備組裝,再進行3∼6個月試車後,即可正式運轉產水。
台塑表示,民國97年曾設立2套每日產水250噸的海淡模組廠,但因當時海淡技術並未成熟,致使部分問題難以解決。不過,為尋水源,台塑仍未放棄,積極尋求世界知名大型海淡公司協助,近期建置技術已有突破,公司才決定籌設10萬噸的海淡廠。<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