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興起,政府要意識它是眾多媒體單位中的一個,尤其網路發表的意見,只要被多數人認同,就會迅速傳播,因此,政府必須改變組織型態、溝通模式與決策模式,並設定一個時間表,來訂定實名登記(可秘密投票)有法理基礎的投票法令,藉此蒐集民意,讓政策制訂更周全。
有了網路以後,任何機構或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的意見成為公開意見,每個人都是訊息的傳播者。網路興起,整個生態都改變了,過去政府只要處理報紙、電視就好,現在是要處理幾乎無限制的公開媒體,何況現在網路文化已成熟到只要論述可獲得多數人認同,就可迅速傳播、匯集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要應變,必須調整組織,且溝通模式和決策模式都要改變,這三點改變了,網路政策白皮書就可執行的很好,這三個不改變,不管用幾個構面,也無法回應快速的網路。就像人生活在地球上要有肺來呼吸氧氣,魚在水裡有鰓來呼吸一樣,因為現在環境完全改變,變得相當嚴峻,政府必須做大變革來因應,否則就像魚在空氣中、人淹沒在水裡一般。
建議政府設定一個時間表,來訂定在網路上可實名登記、有法理基礎的投票法令,這不是要取代現在的總統、六都市長和立法委員的選舉,而是如同我們去投票所投票,要審查你的證件、確認你的身分後,用具名、實名的方式登記後,投下你神聖的一票,網路同樣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你對更多層次政府決策的意見,政府則是透過這種方式來蒐集民意。
現在政府在談智慧交通、農業、環保、生活、醫療、能源、經濟以及技術等與國家經濟、建設有關的東西,幾乎就是行政院的全部業務範圍,我們可透過在網路上具名、實名的方式來了解民意,進行智慧治理、透明治理,讓網路可發揮具政策指引的功能。
就像是一個里有一塊地,是要做公園還是籃球場,可以用網路來了解大多數里民的想法。過去因為民眾參與管道不足,沒有足夠合法的管道發表意見,結果民意變成民怨,甚至變成民粹,何況網路的成本很低,各式資源與決策的配置,都可將能量導向對的地方。
當然網路上會有各式各樣的意見,這是正常的現象,政府不應該漠視,也不必害怕有太多不同意見,甚至因為這樣而關閉網路,這些意見只是反映出對某個議題還沒有取得共識,或是溝通不足,主客觀條件不夠完備,就像服貿、核四爭議,不是對錯的問題,需要討論就繼續討論。
剛提到政府組織調整,這是個大工程,可能會是個長期的動態調整過程。現在政府每個局處都設有專責的新聞聯絡人,這是過去政府組織既然可以設新聞聯絡人,為何不能至少配置一個專責網路訊息的聯絡人呢?至少要嘗試從組織面來思考。
現在全世界有18個國家用網路投票,台灣是亞洲民主新星,過去30年台灣用民主政治刺激大陸進步開放,未來30年我們也可以用「網路民主」來做中國的新典範。
行政院提出的網路政策白皮書是一個很好的進展,但一定不夠,應該全民一起來協助發展。
(本文由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戴季全口述)<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