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管會支持下,國際板成立短短十個月發行金額便突破兆元大關。富邦人壽副董事長林福星表示,國際板債券市場活絡可視為「金融進口替代政策」重大成效,除為新台幣資金提供新去處,亦為在地承銷商帶來額外利潤、培植人才,有助提高本國券商打亞洲盃競爭力。
據金管會資料,國際板發行總金額在2月底時新台幣9,278億元,統計至4月22日,累計發行檔數已達172檔,發行金額達1兆2,216億元。
林福星指出,國際板債市活絡有助提高壽險與機構投資人投資效益,增加國內金融市場規模與商機,提升台灣銀行業和證券業的國際能見度,可謂多方互利的良策。
他進一步說明,過去壽險業資金在境內受限於投資收益偏低與標的分散不足,難以提升運用效率,國際板提供一個較高收益率、兼具安全性的投資平台。金管會開放壽險公司投資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也讓壽險業布局有更多、更彈性的投資選擇,對保險戶資金運用也是一大福音。
對於近期有人認為國際板債券發行恐將壓縮本國政府公債發行,林福星強調,目前國內資金仍相當充裕,以今年3月10日最新10年期公債標售結果為例,最高得標利率1.649%,低於外界預測的1.67%,以及投標倍數1.79倍、足額發行400億元來看,實無此等疑慮。影響公債標售的結果,仍需考量其他市場面因素,保險業積極參與國際板市場,並不影響國內公債發行。
至於有人認為同一發行者在國際板發行的利率不如其他國際市場,林福星認為,在同時間、同條件下,境外與台灣國際板報價目前收益率差異僅約10bp(1bp為0.01%)且隨著市場擴大而持續縮小。
他說,報價差異主要因為國際板發行所需的額外相關費用,包括承銷商顧問費、OTC掛牌費、及外部律師相關費用等。綜合考量相關因素後,國際板債券利率未明顯偏低。<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