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假如打亞洲盃政策能提早五年,現在台灣金融業面貌「絕對不一樣」。但他相信,現在急起直追不會太晚,只要打亞洲盃政策能順利推進,三到五年內,台灣一定至少出現一家區域性的金融機構。
2013年8月曾銘宗接任金管會主委後,9月他便邀集各大金控負責人,研商打亞洲盃事宜,並顯示他對打亞洲盃政策的重視。
為何金管會要力推打亞洲盃政策?曾銘宗說,這是因為亞洲地區經濟蓬勃發展,亞洲開發銀行(ADB)預估,2050年,亞洲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量,占全世界比重將超過一半,顯示亞洲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鎮。
曾銘宗表示,台灣金融機構如能參與亞洲經濟高速崛起的過程,就能掌握到機會,轉型茁壯。
不過,近一、二年來,國內金融機構布局重點,仍放在中國大陸市場,但也獲得相當豐厚的報酬。
統計顯示,本國銀行在大陸的分支機構,去年稅前純益52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88%。
對此現象,曾銘宗提醒,不可否認地,大陸是亞洲市場的重心,但台灣金融業布局不能太集中於大陸,因此,鼓勵金融業布局亞洲,特別是東協市場,有分散風險的含意。
布局東協市場的另外一層含意,曾銘宗認為是協助台商發展。他說,在東南亞各國都能看到台商的足跡,台灣金融業布局亞洲,除了幫助台商發展,台商也可協助金融業壯大,這是「合則兩利、共創雙贏」之理,亦為金管會推動打亞洲盃政策的重要考量。
在亞洲盃賽場上能否「灌籃得分」,還有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國際人才的培育。曾銘宗指出,他除了要求各金控公司,加強培育人才外,未來也會提撥更多經費予金管會所屬的三大周邊訓練單位,強化人才培育工程。
曾銘宗特別強調,他真的非常不希望台灣的金融業,再錯失布局亞洲的機會;更不希望看到三到五年後,還有人說「要是早一點布局亞洲,台灣金融業一定脫胎換骨」之類的話了。
曾銘宗指出,金管會的政策目標,是希望三到五年內,打造三到五家區域性金融機構。
但從目前進度來看,銀行的進展並不明顯,保險公司則大有斬獲,特別是國泰與富邦比較積極。
曾銘宗表示,國泰人壽可運用資金高達4.1兆元,富邦人壽可運用資金也多達2.6兆元,這反映台灣壽險業資金非常充沛,加上國泰、富邦皆為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子公司的經驗豐富,相當看好這二家公司,有機會成為區域性金融機構。另證券業部分,則元大及凱基最有可能成為區域性金融機構。
曾銘宗還說,他也希望資產規模龐大的泛公股金控,打亞洲盃步伐能快一點,像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的兆豐金,但因泛公股整併受到的限制太多,希望泛公股銀行能「再積極一點」,積極布局亞洲。
最後,曾銘宗強調,金融機構強化亞洲布局,最重要的前提是守法性及做好風險控管,風險控管不好或守法性不佳,到國外發展,風險更高,也更容易衍生其他問題。<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