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推出保單活化政策,迄今已有國泰、富邦、南山、中國等壽險公司陸續響應,除國壽一口氣推出三類保單供轉換外,其他三家都以年金險為先鋒部隊。
少子化、高齡化及工作年齡人口減少已是全球大多數國家共同問題,人口老化速度加劇的台灣問題尤為嚴重,透過保單轉換為自己準備退休金成為解決方案之一。
究竟民眾該不該辦理保單活化,目前壽險業界看法不一,部分贊同將用不到保單拿出來轉成可用保單,部分則以新轉保單預定利率絕對不如新保單而持反對意見。
中壽昨(29)日宣布推出保單活化專案,蘇錦隆表示,經調查,目前提出保單轉換的民眾幾乎都是轉為年金險,因而第一波先提供中壽保戶年金險轉換方案,有需求並符合資格的中高齡保戶可將純保障的壽險保單轉換成活著就能領年金的年金險,保戶可彈性靈活應用於生活費用或醫療支出。
究竟民眾是否該將保單活化,中國人壽副總蘇錦隆特別提出三步驟供民眾參考。
首先,「保單先健診」,他說,保險商品並非買了就好,而是需要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做檢視調整,才能有效發揮風險轉移的功能;當人生步入中高齡階段,家庭結構會出現改變,例如子女成家立業、從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三明治族轉變成空巢族等,此時家庭責任減輕,保障結構不妨隨之調整。
其次,「找出需求點」。對於中高齡保戶在檢視保單後,如何找出需調整之處,蘇錦隆認為,建議以退休規劃為目標來檢視目前的保障是否足夠,例如到預計退休的年齡時,身邊的存款與資產配置是否足夠未來退休生活所需,若不足,在家庭的責任已相對較少下,原本為家庭保障投保的壽險功能性已減低,便可考慮活化機制,轉換為年金險。
第三,「適合度評估」。在檢視保單找出需求點、確認退休規劃需補足的項目後,可聯繫投保的壽險公司是否提供保單活化服務並進行適合度評估與試算。<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