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啟動人民幣貨幣清算機制以來,理財商品應運而生,與A股連動的商品發展,國內包括證交所、期交所都有興趣,投資人未來要關心的不只是股票或期貨的漲跌,匯率變化將是投資人民幣商品的一大關鍵。目前,台灣在人民幣理財商品上,除債券、貨幣型基金等皆有發行外,未來交易A股將更為便利,如股債平衡型、主動操作型等基金都將浮現。台灣在亞洲經濟板塊裡,尤其以中國經濟占如此重要地位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夠排除、也不能不參與這塊投資。
怎樣面對此一巨大的投資趨勢變化?推出讓台灣金融業,讓台灣境內、境外投資人都有吸引力的產品,甚至把產品賣出去,透過OBU、OSU,賣給外國人?將是資產管理業界的一大課題。近期國內整體環境已初具雛形,欠缺的是,要如何把商品線補齊,讓資金流動更有效率,短期內,人民幣的流通還沒有辦法像新台幣這麼好,與金流的效率性有關。
台灣對於開放槓桿反向型ETF的準備作業,針對投資人的適格條件已有規定。台灣在適格條件的規範並不嚴苛,客戶使用證券商原證券戶即可交易,主管機關也要求證券商必須請客戶簽署風險預告書,才以下單買賣,都是慎重起見所致。
而在券商端,則需確實評估客戶是否合適?是否有做過信用交易(融資融券),或是曾經買賣過期貨選擇權商品等。包括,如果在股票市場買賣過權證、牛熊證等相關商品,基本上證券商就可以有效評定客戶是否具有買賣相關性商品的經驗。<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