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集團不斷創造事業高峰,創辦人蔡萬才務實穩健的經營信念功不可沒。蔡萬才認為,「做生意寧可少賺,不能賠錢」,因為經營事業,若賠錢就像「獅子受傷」,帶傷不但跑不快,還得停下來療傷,得加倍努力才能挽回原來的表現,甚至有時努力也未必能挽回。
蔡萬才經營事業數十年來,一直都奉行這個理念。他曾說,凡在他手中經營的事業,即使遇到經濟不景氣,只有賺得少,但不會虧錢。
蔡萬才還有一句名言,就是「要做好風險管理,入山要看山勢」。每當他接下一個案子,就會了解風險在哪裡,若克服風險有困難,就不要做,要避免虧錢。
蔡萬才創立富邦集團,曾在富邦成立50周年紀念專刊中表示:「50年前,我何其幸運,開創第一家本土產險公司,命運給了我很好的機會,讓我能帶著明忠、明興,跟隨著金融自由化的腳步,順利申設一家家金融機構,成就今天的富邦金控。」
他曾回憶,國泰產險(富邦產險前身)剛成立時員工只有10位,自己是「校長兼工友」、「校長兼撞鐘」,一切都是自己來,成立當時蓽路藍縷,一步一腳印辛苦經營,才發展成今天的富邦集團。
1979年蔡家兄弟分家時,蔡萬才分到的主要事業是國泰產險。他曾透露,「我持有的國壽股票不多,主要持股是國泰產險。大哥萬春的子女和二哥萬霖主要分到國壽股票,後來萬霖買下萬春子女手中的國壽持股,成為國壽最大股東。」
「萬春的子女要求我將國泰信託(後被三陽集團黃世惠併購,改名為慶豐銀行,後因經營不善被監管、被併)的股票出售給他們,但非以現金購股,而是以國泰產險股票換,因此我成為國泰產險最大股東,也從產險開始拓展事業版圖。」
談到「富邦」的命名起源,蔡萬才曾指出,「這是我親自命名。當時我立志未來將朝金融服務業發展,因此在思考公司名稱時,特別注意格局要大,要有意義,不動私利。最後決定命名為富邦。富邦就是富國安邦,是國家富,不是我富,且發音國語跟台語都是同音。」
不過,因時空因素,富邦集團第一個冠上「富邦」名號的公司不是金融事業體,而是1978年(民國67年)成立的富邦建設。
之後,蔡萬才善用出售國泰人壽持股的獲利,配合政策推動金融自由化,抓住機會相繼設立各金融事業,全都冠上富邦之名,包括富邦銀行、富邦證券、富邦投信、富邦人壽、富邦期貨、富邦票券等。<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