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局認為被業者「欺騙感情」,全面凍結第二張人民幣保單銷售。金管會1日才宣布核准六家壽險公司開賣首張人民幣保單,五家公司立即推出七張保單,但有兩張是備查、免事先送審,保險局認為應有風險控管,2日立即通知六家壽險公司,一律暫緩人民幣第二張保單銷售,靜候保險局通知才能開賣。
受到保險局突如其來的要求,首日人民幣保單買氣也受到影響,國壽首天賣出92張人民幣傳統保單,保費約97.3萬人民幣,平均一張保單約1萬人民幣,不算太熱絡。
保險局核准首批人民幣保單,除了全球人壽是4月中旬才要開賣,其餘五家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中信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都已開賣,中壽及中信人壽更同步推出第二張備查制的保單,希望快速搶占人民幣商機。
但保險局昨天上午知道有業者「同步」推出第二張人民幣保單後,深覺不妥,保險局長曾玉瓊更下令,所有壽險公司的第二張人民幣保單必須保險局同意才能開賣,目前推出、已打廣告的保單一律暫停銷售,已受理的部分要退還保費。
保險局官員表示,去年12月底開放人民幣傳統保單申請,保單審查委員會及保險局也努力趕在3月底前核准第一批保單,「照理送審的保單都是各公司最想要賣的第一張保單」,但保險局發現有公司送審保單根本沒有銷售,主力放在第二張備查制的保單,覺得「情感受傷」。
保險局立即通報曾玉瓊,並於昨天中午下令,所有人民幣備查制保單要等保險局「鳴槍」才能起跑。
保險局表示,將儘速討論出人民幣傳統保單、連結國內結構債投資型保單的第二張保單何時可推出的規則,例如第一張送審核准後,必須要銷售一定額度,或是隔一個月或三個月才能賣第二張保單等,等新規則確定,才會讓所有壽險公司依新的規則開賣第二張人民幣傳統保單。<擷錄工商>